每個細節都要顧 消耗設計師腦力
記者走訪位於新北新莊的痛車彩貼店家,店內有一台機車正在進行施工,準備要把《Fate》的角色貼上車殼。「這個客人他希望以桃紅色為打底。」高建熙是痛車彩貼的設計師,每一次有車主上門做痛車,都是他腦力激盪的開始。
「通常客人來的時候都已經決定好想要貼的角色,我會先看過他想貼的人物跟要貼的位置;但也有一些圖案會有問題。」他坐在電腦前,叫出機車前土除的設計圖檔。女主角圖案是上半身,但大腿截了一半;當這樣的圖案貼上車殼的時候,如果處理不好,從正面看這台車時可能就變成「斷腿」造型。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我們就會跟客人再討論說是不是換別張圖;有時候會為了位置跟圖案不合適,花滿多時間找。」
如果是設計汽車,難度又更高。高建熙解釋,汽車有正面、後面、左右兩側跟車頂,每一面都有銜接,每一面都要去顧,「每一面都要去想設計圖案的整體性,也是要花我們設計師的腦筋。」有時要注意的細節真的太多,「印完之後文字錯了,就要再重印;還有印相反的,車殼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可能忘了再鏡射回來。」
加強貼附效果 材料、收邊要注意
在設計完成,車主也確定圖案無誤後,店家就會進行彩貼印製,依照車型進行打版,然後用電腦切出每一塊要施工的版型。這時也會跟車主約定好施工日期,一般來說,機車工時大約會耗費六到八個小時,汽車則是三到五天左右。
「基本上客人一來,我們會先進行全車的泡沫洗,把細部的清潔做得最乾淨,」負責彩貼施工的店長郭力銘解釋,假如清潔做得不好,彩貼在施工時可能就會包覆到灰塵、砂石,對於彩貼的耐久會造成影響;另外車子來施工前最好也不要打蠟,「可能會造成彩貼的黏著性變差。」
與設計不同的是,「機車施工起來比較困難。」店長郭力銘解釋,機車的車體不是平面,會有很多角度,而貼紙的延展有限,要貼得好並不容易。在施工過程中,也會看到師傅不斷用熱風槍烘烤彩貼,目的就是要讓彩貼稍微軟化,更能符合車體角度,增加貼附性。
此外,彩貼的膜料品質也很重要,過去傳統的材質需要邊噴水、邊施工,較容易將貼膜時產生的氣泡刮除,相對也會降低膠膜黏性。但現在有比較高級的導氣膠膜,施工時就比較不容易有氣泡產生,也無須噴水,維持膠膜原有的黏性。
而施工技術的好壞,也可以從包膜的收邊觀察。以汽車來說包括引擎蓋或車門,機車則是車殼的接縫處,施工者通常會預留多餘的膜料往內側或接縫處貼,避免日後因為氣溫或其他因素形成縮膜現象,讓包膜翹起,影響外觀。
就郭力銘觀察,目前來做痛車的車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以他自己的店來說,每個月大概會接到五到十台痛車的案子;「可能接受(痛車)的客人也比較多了,政府也開放合法了。」他還曾遇到汽車車主來做痛車,又另外買了同款車的模型一起「痛」;「一台車在馬路上開的,一台車是放在家裡面欣賞用的。」
最後的完工照。
【台灣痛車文化系列報導 】
按讚加入《鏡漫遊》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