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的是,民間社團早在法務部官員被通知要碰面前幾天,就已知道這場密會的時間,民間社團不但一口咬定司法院遲未推出陪審制,是受了法務部刁難所致,還認為司法院安排與法務部官員「開會」目的,就是要和法務部溝通,儼然法務部從中作梗,是阻礙司改的最大戰犯,擺明要讓法務部成為冤大頭背黑鍋。
本刊調查,司法院確實曾將草案內容會銜法務部,但內容和最近媒體報導的「參審皮、陪審骨」的拼裝車內容有很大不同,二者最大差異在於,證據開示從三階段開示變更為一次開示、國民法官人數變更,改成職業法官3人加國民法官8人。
其中,最爭議的是評決方式變更:即合審分判,由國民法官獨立於職業法官之外單獨評決,判決結果若國民法官8票一致決有罪,需再職業法官至少1票有罪,才判有罪;若國民法官8票一致無罪,即無罪,不用再考量職業法官意見。
此外,若國民法官未達8票一致決,即解散參審法庭,由檢察官決定是否重新起訴(即所謂Hung jury)。上述三大變化,法務部事先不知情,未參與討論,無從表示意見,至今也未收到草案書面版本,其中,顯然有高官在玩陰的。
民進黨去年底九合一慘敗後,檢討聲浪四起,認為政府推出政策前,必須充分傾聽民意,接地氣才能贏得民心,司改項目更是總統蔡英文極為重視的施政表現,如今「參審皮、陪審骨」的拼裝車爭議四起,若只由少數人討論、決定,甚至私相授受,國家司法正義恐跟著陪葬。
其實,總統的親姪子就是來自基層的主任檢察官,公訴實力在檢方是有口皆碑,司法院推出的版本可不可行,總統只要問問姪子就可明瞭;綠營立委柯建銘在民進黨大選慘敗後的檢討會講得最直接,他認為司法改革很複雜、專業,目前爭議性的法案先暫時不碰,大家顧性命,否則下次連要改革的機會都沒有。究竟未來應朝「參審制」或是「陪審制」,攸關國家百年大業,相關修法必須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