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05:59 臺北時間

【心理學S02E03】為什麼上酒店、找小三都在晚上? 從人為什麼說謊教大家如何成為誠實的人

mm-logo
生活
人會說謊其實有很多原因,除了讓人討厭的「自利型」說謊之外,很多時候也會有「他利型」的說謊。
人會說謊其實有很多原因,除了讓人討厭的「自利型」說謊之外,很多時候也會有「他利型」的說謊。
第二季好好玩系列知識型節目,每週三語言好好玩、週四哲學好好玩與週五心理學好好玩,早上6:00開播啦!每天睜開眼睛、戴上耳機,就能把知識輕鬆帶上路。還沒聽過第一季節目?永遠不嫌遲,快來這裡複習。
我們先來談什麼是「誠實」與「說謊」。其實誠實很簡單:不說謊,就是誠實。當說話者清楚知道自己所說的話違反了內心的想法,或當下知道自己所表達的事情不是事實,就是「說謊」。但如果人是因為受到假消息、錯誤的訊息所蒙蔽這並不算說謊,因為他講出來時是真心地覺得這件事是真的、對的。心理學家認為的說謊是「說話者在講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在講假話」。
常常聽到人說「誠實為上策」;從小到大,父母、老師也都教導我們做人要誠實。可是如果完完全全講真話,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人有可能完全誠實嗎?今天就來聊聊生活當中的誠實跟說謊。 我們先來談什麼是「誠實」與「說謊」。其實誠實很簡單:不說謊,就是誠實。當說話者清楚知道自己所說的話違反內心的想法,或當下知道自己所表達的事情不是事實,就是「說謊」。但如果人是因為受到假消息、錯誤的訊息所蒙蔽這並不算說謊,因為他講出來時是真心地覺得這件事是真的、對的。心理學家認為的說謊是「說話者在講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在講假話」。

你是個誠實的人嗎?

知道「說謊」的定義後,我們先來想想自己平常有多誠實呢?試想以下情境: 今天在美術館看畫展後,自己已經對展覽中的畫評出最好和最不好的。後來有一個人來和你聊這些畫,兩個人聊得非常的愉快;對方接著告訴你:「請問你認為這幅畫畫得好嗎?這幅畫其實是我畫的。」而他說的那幅畫,剛好就是你覺得非常糟的哪一幅畫。這個時候你會誠實的回答嗎? 可能有些人會誠實回答,但也會有些人擔心說實話會讓場面變得尷尬、難看,所以會傾向不要打壞現在的氣氛,而選擇說:「這幅畫還不錯,看起來蠻有創意啊」。 有一個研究測試人們在公開場合是否會跟陌生人說實話,實驗結果發現:真正說實話的大概只有四成而已,即使事前有先跟他們強調要說真話,還是有超過一半(六成)的人會選擇說謊。由此可見,在很多場合為了不要讓氣氛太尷尬、讓彼此受到傷害,人有時就會選擇隱瞞或是說謊。而這些謊話,多數人會覺得是無傷大雅的。這顯示,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要一個人完完全全的真誠、完全不說違反自己內心的話,似乎沒有那麼容易。

怎麼這麼壞!?人從小就會說謊!?

人從幾歲開始會說謊呢?大家多半認為小孩子說的話應該都是實話,他們甚至有時會說出讓我們覺得很白目的話。其實,從孩子的心智發展過程可以知道小孩大約從兩、三歲就開始發展出說謊的能力。聽起來好像很糟糕,小孩怎麼三歲就會說謊了呢?這樣以後會不會變成大說謊家或大詐騙家?依據心智理論,孩子在兩三歲之後就會開始發展出站著對方立場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孩子開始可以去瞭解別人的想法與感受。例如,小孩子不小心打壞東西,他卻會說東西是自己掉下去的;為什麼要說謊呢?就是因為孩子已經理解到父母會因為他打壞東西而生氣。為了不要讓父母生氣、因此不喜歡他,所以就會選擇說謊。 從小孩子開始說謊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人之所以會說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希望生活可以非常美好的繼續過下去,不希望自己所在意的人對自己不開心、生氣,有時就會選擇說謊來讓情況繼續美好下去。但事實上常常事與願違。

要教導孩子誠實,正向教導最有用!

我常告訴一些家長:如果發現孩子開始說謊,這時候先不要生氣地斥責,而是必須告訴他:在生活當中應該要怎樣處理比較恰當。孩子會說謊,正表示他非常在意父母親對他的看法。那我們應該要怎樣才能教孩子盡可能不要說謊呢? 大家常藉由說故事來教導孩子。有個研究用了四個故事:〈龜兔賽跑〉、〈放羊的孩子〉、〈華盛頓砍倒櫻桃樹〉與〈小木偶皮諾丘〉,想看看哪一個故事比較能教導孩子誠實。各位覺得呢? 小時候,爸爸媽媽、老師常會用〈放羊的孩子〉教導我們不能說謊,否則會像放羊的孩子一樣。在這個研究中,說〈放羊的孩子〉給孩子聽到底有沒有效呢?結論是沒有效。在剛剛四個故事當中,研究者發現小孩子聽完〈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才會比較願意說實話。為什麼呢? 如果仔細想,〈放羊的孩子〉、〈華盛頓砍倒櫻桃樹〉和〈小木偶皮諾丘〉的故事都和說謊、誠實有關係,但只有〈華盛頓〉的故事強調了說實話後的好結果,其他兩個故事則是強調了說謊後帶來的壞結果。因此,研究發現要多用正向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誠實是好事,他們會比較願意養成誠實的習慣;而不是用負向處罰的方法,讓孩子處於恐懼的狀態。

說謊真的有這麼十惡不赦嗎?

很多時候,「說謊」其實是為了不要讓對方對自己生氣、難過。小孩子在只和爸爸媽媽接觸的情況下都有可能說謊了,更何況成人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情況自然就更加複雜了。 舉例來說,前幾天我也說了一次謊。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我被一位不是很熟的朋友纏上,他一直滔滔不絕地講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我並不感興趣,我只好在他講到一個段落時用「要上廁所」的藉口跑去洗手間,中斷他的話題。在那種情境下,要想辦法要中斷話題又不傷和氣,就只好說一個小謊。大家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嗎?可能會覺得還好。 又例如,你的好朋友滿心歡喜地穿了一件新衣服來問你好不好看,顯然對這件衣服非常滿意。但你心中可能覺得這件衣服很難看、根本不適合,這個時候你會真心地跟他講實話嗎?有可能會,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多半會講更折衷的話,像:「還不錯啊」、「看起來很特別啊」之類的,而不直接說難看。 人為了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場合,有時候會說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話,因為並不會有明顯的人受到傷害。人們真正在意的謊話,是會讓某一些人、甚至是某群人受到重大傷害。因此,說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並不見得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生活中的兩種說謊:自利型和他利型

生活的「說謊」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自利型」,也就是說這個謊話對自己是有利的,或是會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比較好。這種說謊也是一般認為比較不可取的。另外一類的就像剛剛提到的「他利型」,例如:有人確診癌症但一開始不直接告訴他,是因為擔心病人是否可以接受事實,或是他的親人可能會非常難過,所以先讓對方有一點時間去緩衝、接受事實。 在生活中,自利型與他利型的謊話都存在。根據研究統計:自利型謊話大約占60%左右,他利型也會有15%-20%左右;換句話說,生活當中的謊話不見得都是為了自己。不過,嚴重的謊話通常以自利型的居多,例如:先生或太太外遇通常都不會承認,而是說「只是朋友」。研究也發現,95%的嚴重說謊都是為了自己,這也是我們最討厭最痛恨的說謊類型。

原來上酒店、找小三都在晚上是有原因的?

大多數都覺得誠不誠實是個人問題,跟環境應該是沒有關係的;但外在環境確實會影響人會不會誠實。研究發現:同一個人在早上和晚上表現誠實的程度不太一樣。 研究找了一群人用電腦做很簡單的作業:在螢幕的左邊和右邊都會有一些圓點,受試者要判斷哪一邊圓點比較多。這個作業非常簡單也不太會犯錯,但做這個實驗一段時間以後,參與者會發現只要按右邊就可以獲得100元,按左邊卻只能獲得10元。問題就來了:如果正確答案是右邊的話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正確答案是左邊,回答正確答案拿到的錢卻比較少,有些人就會為了獲得較多的錢,而說謊、選擇右邊。 實驗結果發現同一個人在早上在作答的時候會傾向做出正確的答案、不說謊;但下午時會為了拿比較多的錢而傾向說謊。當然研究也發現,如果是一個道德標準非常高的人,早上跟下午是不會有影響的;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人的誠實程度只是中間或偏下,早上或下午就會有影響了。
人之所以會在不同時刻而傾向誠實或說謊,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人的心理資源是否有被消耗掉。當人在面臨內心掙扎──獲得最大利益,同時也保持誠實,就必須要好好控制自己。通常早上的時候,我們的心理資源都比較充足,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好,比較可以讓自己做出高道德、正確的選擇;但因為整天非常忙碌、做了很多選擇和工作,到了下午、晚上時心理資源已經被消耗掉很多了,因此在面臨內心掙扎時,就有可能被內心的惡魔聲音所誘拐,不容易做出高道德的決定,而傾向去選擇對自己比較有利的選擇。 根據這樣的理論,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上酒店、小三、出軌、賭博…等事通常發生在晚上,因為那時候心理資源已經消耗完,自我控制能力會明顯變得比較不好,就比較容易做出違反道德行為的事。所以,影響一個人是否誠實除了自己之外,還會有時間、環境的因素影響。當我們希望一個人誠實,就不能忽略環境及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

說謊是為了維持皇城內的和氣

根據上面的討論,人在社會是很難完全誠實的。在社交上人們為了要維持皇城內的和氣,就得講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話;而當面臨到自己利益的時候,也常會產生內在衝突:一方面希望自己是高道德又誠實的好人,另外一方面又知道說謊會獲得比較大的利益。所以常常被稱頌、鼓勵的「誠實」就是屬於後者,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說謊。 人天性會說謊好像不太好,但一般人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說謊,通常內心會感到不適。有研究測量了每一個人在生活中謊話的大小及說謊後的感受,發現當人說謊程度越大,接下來的情緒也會越差,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其實也是良善的,因為自己知道說謊是不好的行為,所以說的謊越大,內心就越難過、不舒服。既然早知如此,當初何必要說謊呢?說穿了也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其實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會想要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在面臨衝突時自然也會在「做個好人」及「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兩種想法下擺盪;此時也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人才會有時很誠實高道德,但又有的時候展現出有一點點不太好的說謊、作弊的行為。

時時照鏡子,讓你更誠實

要如何讓自己盡量保持在高道德、不說謊的情況呢? 有一個實驗利用考試的情境,讓參與者有機會作弊。但一部分的人座位前面放著一面鏡子,在寫考卷的時候抬頭,就會從鏡子當中看到自己。實驗結果發現,座位前面有放鏡子的人比較不會作弊,而沒有鏡子的那些人作弊程度相對就高一點。 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當我們在鏡子當中看見自己時,會喚醒自己高道德要求的想法。如前所述,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是真誠、誠實的人,作弊是當下一時之間想不開、想要獲得最大的利益而產生的行為。所以當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時,就會提醒自己是一個好人、不能做壞事,無形中就加強了自我督促、監控的力量,也就比較不容易作弊。
今天聊誠實與說謊就可以知道,人雖然在日常生活當中很難真的完全誠實,但整體來說,每一個人都期許自己是正直的好人。當這種想法越強烈時,就越能限制自己持續表現誠實、高道德的行為,因為一旦內心發現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會產生衝突而感到不舒服,久而久之就會盡量限制自己不要做壞事。所以不要把人看得那麼全有全無,我們常會有非常多的掙扎跟外界環境的影響。當你越能夠了解自己、覺察自己,就越能夠控制自我的行為,表現出內心期許要成為的樣子。 下週將由負責人內心黑暗面的戴伸峰小惡魔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有一些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他人死活,好像他說謊、作弊完全不會不適?為什麼這樣的詐騙行為會出現呢?下週五早上六點鐘和大家在「鏡文化 為你朗讀頻道」上再見囉,掰掰!
除了替鏡文化粉絲專頁按讚留言,不錯過精彩節目,跟上播客趨勢,趕快加入「鏡文化podcast社群」,一起討論分享Podcast吧!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