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相信除了制式的圖片、影片與車款資訊外,現場一定還有些必須要親身「感受」的東西,所以我們風塵僕僕的來到了日內瓦車展現場,在宛如車迷大拜拜的車展現場中親身親力親為,採訪第一手(而不是轉了好幾手)的車展消息,盡一下媒體的基本義務。
老實說在近20小時的舟車勞頓,到日內瓦一下飛機後打開手機,就看到各網路媒體早就已經把熱騰騰的車展新車消息在網路上瘋狂洗版時,當下突然有一種自己「好傻好天真」的失落感。明明舒服的坐在辦公桌前看著外媒發表的即時車展消息,搭配車廠官網同步釋出的高解析度官圖,就可以變出一篇又快又精美的車展報導,幹嘛要那麼勞民傷財又自虐的跑來日內瓦受罪呢?更慘的是由於在下是首次參加國際車展,所以錯過了正式開展前兩天僅對媒體開放的「媒體日」,一開工就要跟一般購票民眾排隊進場、排隊看車,甚至還要在車子旁等無人空檔(可能只有數秒鐘)才能拍照,當下的感覺只有「悶」 可以形容。
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抱著這樣的心態進會場上工,幾天下來卻發現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個收穫指的可不是取到材或是拍到乾淨的車照之類的(所以最後拍出來的照片都超有「現場感」,一堆路人甲…),而是逛一個國際車展的目的除了看到新車、得到最新的訊息外(但這些資訊在家滑手機都可以立刻知道),「體驗」才是最重要的目的與收穫。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我們在網路上可以看到美美的車照,還有一堆數據可以讓我充實汽車知識成為優秀的鍵盤車手(誤),但駕駛座的人因設計如何?後座的舒適性如何?車子的實體跟照片哪個比較好看?後廂是否平整?這些都是到了現場才能知道的是。甚至還可以抓一個剛「玩」過車子的老兄(或淑女)問問看感覺如何?聽到他們的直白答案後才知道新聞稿有多乏味啊(笑)!
而日內瓦車展的另一個魅力,在於大部分的車款—包括超跑在內,只要你肯乖乖排隊,幾乎都可以一親其芳澤,現場人員還會很樂意的幫你拍張帥氣的紀念照。不過同時也會有保全人員在旁緊緊盯著,可別妄想越雷池一步。
而另一個收穫,則是體驗到了何謂「汽車文化」。老實說我本來以為日內瓦車展就像台北車展般會有滿滿辣辣的Show Girl在靚車旁搔首弄姿,而且都會是西方美女金絲貓(興奮),但到了現場才發現幾乎看不到SG,就算有也是穿得規規矩矩。
其實來看日內瓦車展的不外乎情侶、家庭、夫妻,還有哥兒們與好同學,大家都是來看車而不是看妹的。而車廠的態度也是超級開放,大部分的展館和車子都是全開放設計,只要沒上鎖的車你想開那裏看都可以。所以我除了看到幾個阿伯打開引擎蓋開始討論起艱深的工程話題外,也看到四五歲的小朋友熟門熟路的拉開車門爬進車子裡「體驗」,甚至在我找不到尾廂門開關時還來幫大叔我「芝麻開門」,看來他們的家長應該敢讓小孩子「玩」車的。
而古董車展區的人潮也不會輸給新車,參觀者對於這些老車的歷史與經典故事可說是如數家珍,把老車當寶不當草是我最欣賞歐洲人的一點,當然政府的支持與配套措施,也是老車可以成為珍貴文化財的主要原因。
一趟日內瓦車展取材行,除了既定的取材與之後的交作業之外,重新找回對於汽車的「熱情」、與發現更多的汽車文化內涵更讓我感覺甘霖灌頂,相較於台灣車媒與鄉民老是掛在嘴上的C/P值、後手價、與規配表PK,身為汽車媒體要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想起來會讓人頭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