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對蔡英文領導的執政團隊,給予諸多尖銳批評,其中當然不會有什麼好話。這些極為負面的評價,顯然曾經打動人心,並已呈現在去年11月舉行的9合1選舉結果,民進黨幾乎潰不成軍。
但受到強烈刺激的蔡英文,在慘敗後開始進行自我改變,她轉走「接地氣」的路線,藉著各種場合與民眾溝通,甚至接受普受年輕人喜愛的社群媒體邀請,與知名「網紅」機智互動,迅速累積數以百萬計網民的喊讚聲量;最近各種民調也一致顯示,她的民意支持度顯著飆升,與先前的慘淡低迷迥然不同。
蔡英文擔任總統僅2年半就遭到選民形同「唾棄」的對待,並不是她的執政團隊不肯做事,或是做了諸多道德不許的事。相反地,在2016年挾著大勝的餘威,蔡政府甫上任就快速展開行動,採取各項改革,包括修正勞動法令實現一例一休、落實年金改革紓緩財政危機、著手處理同性婚姻議題,以及加速促進轉型正義⋯等,在在顯示小英總統急著把握時間,讓全民一新耳目。
但她忽視「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負責執行者失之操切,未能事前作好嚴謹、妥善規劃,再高超的理想都必定面臨阻力,難以順利實現,特別是推動的改革,或攸關民眾切身的經濟利益,或抵觸部分個人的價值信念,都會招致反對的聲浪。這些異議聲音,若未有效化解,必定會進一步集結,成為轉向支持在野黨的力量。
客觀而言,蔡英文前3年執政的「不得民心」,問題並非出在治國方向的錯誤,而是出在執行層次的所託非人,她任用的前2位閣揆,顯然也應共同承擔一部分責任。正因如此,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突然跳出來,宣布參加民進黨黨內初選,意圖取代蔡英文參選下屆總統,其正當性即遭到許多質疑。
對於影響台灣發展前景最密切的兩岸關係,蔡英文一貫本於「維持現狀」的原則,雖然沒有得到中國當局的認同,卻獲得美國越來越大的支持,美國去年3月至今先後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台美關係已經空前提升。另外,小英也津津樂道她的執政團隊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在中美貿易戰日益熾烈之際,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大量增加;稅改有成,民眾對減稅幅度有感;「潛艦國造」政策終於實現…。這些都非虛言,但如果選民支持她繼續連任,她應該更關注的是,如何加強領導統馭,改善政治文化,培養更多品德、能力兼備的年輕新秀,用心實踐她「為了台灣長遠穩定發展」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