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 11:28 臺北時間

【香港民主抗爭】為強化政治控管 北京不惜毀棄香港經濟自由 損害金融中心地位

mm-logo
文化
香港民主抗爭,北京的政治控管正逐步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民主抗爭,北京的政治控管正逐步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民主抗爭持續,北京透過政治上的施壓,迫使企業界表態,與抗爭者劃清界線。
《南華早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最終北京不論是否動用武力解決衝突,為了強化政治上的控制,將不惜犧牲香港的利益,緊縮香港的經濟自由度。
自由化的投資環境、無需審批的資訊流通、和西方的法治精神這些都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不過分析家認為,北京當局如今基於政治的優先考量,將不惜毀棄這座城市成功的因素。
在南華早報的報導中提到,1984年鄧小平與英國首相柴契爾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保障了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的司法獨立和經貿自由,也讓香港成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吸引外商和外資的重要入口。不過持續兩個多月來的香港街頭抗爭,反映了對於中共增強對香港政治、經濟控管已經讓港人日益感到不安。
政治掛帥的北京,寧可損害香港經濟利益政治掌控也不能鬆手。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斯在南華早報訪問中說:「並不是北京當局不了解他們目前對香港採取的路線有危險性。」「他們了解。但是他們更關切的是任隨香港走自己的路,會對他們的權威帶來挑戰。」
康乃爾大學的普拉薩德教授(Eswar Prasad)上個月提到,中國想藉香港來展示中國式法治的優勢。他說中國司法制度對財產和契約權利制定規範來為經濟服務,但是最終司法仍須遵從黨意。「中國對香港未來的預想,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他們想要展示在中國共產黨治理下,有某程度經濟自由、但政治和社會自由有限制的香港,可能比自由的西方民主制度還要更優越。」
過去大部分的分析家都同意,上海或深圳在短時間之內要取代香港的經濟功能仍有困難,因為香港長期以來被列名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擁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和實際上的央行進行管理。
不過,香港身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似乎正逐漸下滑。全球投資人開始質疑香港的法律和規範在商務決策上的公正性。
而且,即使你只想拚經濟,政治還是會找上你。
持續兩個多月的抗爭中,一些企業似乎也被迫遵循中國共黨的路線,打壓示威行動:
國泰航空的執行長霍格(Rupert Hogg)在最近下台,還有至少20名航空專業人士辭職或遭開除,外界普遍認定是國泰航空為避免在中國大陸遭禁飛而做的妥協。
包括新鴻基地產、九龍倉集團、恆基地產在內的41家開發商簽署了聯合聲明,撇清和示威者有任何關聯,並透過全版報紙廣告以公司或個人名義表達對港府和警察的支持。
在金融業方面,匯豐、渣打、中國銀行(香港)和東亞銀行,以及「四大」會計事務所(KPMG, Ernst & Young, Deloitte, PwC)也刊登了類似的廣告。
企業為經濟利益不得不在抗爭中選邊站,但長期而言中國和香港的經濟都將造成傷害。
這次的反送中抗爭行動,當然也不無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動能逐漸消散。不過不論如何,它對香港身為經濟中心的吸引力可能是永久性的傷害。
香港的主權和穩定如今充滿不確定性令外資卻步。此外,香港的前景同樣還受中國經濟趨緩和美中貿易戰而重創。
不過這並不是北京最關切的問題。在97年主權交接那一年,香港的總體GDP佔了中國的18%,如今比例則佔3%。而中國的經濟局勢也同樣嚴峻,過去外國投資人把香港證交所當成投資中國資產的的入口,未來中國企業吸引外資將越來越困難。
專家們警告,如果香港的抗爭最後以武力結局,外資同樣也損失慘重。目前為止解放軍仍舊按兵不動,不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於是否動用《緊急法》卻不鬆口。
目前為止,香港的政治危機受到國際的高度關注,在上星期法國的G7高峰會上,七大工業國領袖發表聲明,對當初《中英聯合聲明》所明言的香港自治一致表達支持。美國國會也提出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港府官員採鎮壓手段對付抗爭人士可能祭出懲罰。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在南華早報的訪問中說,「無論如何,傷害已造成,難有轉圜的餘地。」
參考資料: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