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在政壇上被暱稱為「水牛伯」,顯示他具備苦幹實幹的精神。自2002年2月起3年,他出任行政院長輔佐陳水扁總統,受到肯定的政績包括領導內閣安度全球網路泡沫危機的衝擊,推動員山子分洪、雪山隧道等大型公共工程,解決高雄市自來水供應問題,以及進行第一次金融改革等;陳水扁執政的第一個任期,能夠拿出受到社會肯定的政績,游錫堃居功厥偉。
以游錫堃過去表現的行政能力,當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再次執政,卻沒有用他擔任閣揆,一般認為背後固然有各種原因,惟最主要應是2人在兩岸政策上存有歧見。游錫堃在陳水扁執政後期,公開對外一再表達「台灣獨立」的主張,但蔡英文依循「維持現狀」的原則,穩健地處理兩岸關係,也獲得多數選民認同而當選;道不同不相為謀,游錫堃因此選擇孤獨前行,並未加入蔡政府的行列。
但游錫堃在民進黨內還有一個角色,就是他創辦的「正常國家促進會」(正國會),被公認為該黨的第二大派系,本來可以和最大派系新潮流進行競爭、相互制衡,惟過去3年多來,因為他的消極無為,派系成員數量萎縮,能夠發揮的影響力式微。相對的,新潮流與蘇系、菊系形成的聯盟,趁機擴張勢力,甚至在行政體系、公營事業中選擇重點單位,派人進駐,事先掌握人事及預算資訊,納為聯盟可運用資源。
由於缺乏來自黨內外的制衡力量,蔡英文總統又只重政策的規劃、執行,結果就是大權旁落的情況日益嚴重。在這次總統大選過程中,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再針對新潮流及民進黨的貪污腐敗大力抨擊,由於舉不出證據而難獲共鳴,小英也避不回應,但並不表示她漠視此一潛在問題。去年下半年,蔡英文親自出面,說服游錫堃接受不分區立委提名,進而成為國會掌門人,顯然是考慮他的輩分及資歷壓得住陣腳,既可配合推動下一步改革的相關立法,還冀望他培養正國會,成為黨內制衡勢力。
游錫堃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未來四年將致力於優化國會功能、強化世代共贏及深化民主同盟等三大方向,除繼續健全民主體制,並把世代合作、世代共治,追求世代共贏、共榮,納入立法院推動立法的重點項目;此外,年輕人透過選票釋出的訊息,已讓朝野政黨一致認知,在競爭同時更要攜手共謀國家最大利益,游錫堃所站位置,正好可以促成大和解局面的提早來臨。在立法院的「正職」之外,如果他又能符合蔡總統期待,在黨內勢力的平衡中發揮槓桿作用,他極有機會成為台灣民主史上最具分量的國會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