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氯奎寧可以對抗冠狀病毒,這個理論是建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上。
這種藥可以降低我們細胞的酸度,讓病毒較不容易攻擊它。在試管的實驗裡,科學家已經發現氯喹(chloroquine)可以對抗包括伊波拉和HIV等不同類型的病毒。不過,研究人員要讓它在人體發揮作用的實驗卻一再地失敗。
當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的醫師最先發現,氯喹似乎對病患帶來正面的效果。得到消息的哈烏特立刻在馬賽進行他的實驗。它採用的是較為安全的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
三月初,他的醫院已經陸續收容武漢肺炎的病患,他的團隊開始進行臨床實驗。他們提供羥氯奎寧給部分的病患,有些病患服用羥氯喹之外,同時也使用了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最後的結果相當驚人,服用羥氯奎寧的病患有70%在六天後體內就驗不出病毒的存在;相對之下,沒有服用的病患痊癒比率只有12.5%。服用羥氯奎寧同時還使用阿奇黴素的病人效果更好:他們在六天後痊癒的比例是100%!
3月18日,這項研究即將在《國際抗微生物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發表的前兩天,美國一名律師出身的區塊鏈創業家瑞加諾(Gregory Rigano)在福斯電視台節目上,大力讚揚這個研究結果。瑞加諾和另一名由醫師轉行投資比特幣的托達洛(James Todaro),共同撰寫了關於這份研究的宣傳,以Google Doc格式在網路發表,受到了大量的轉發。
「我在這裡向大家報告,今天早上大約清晨五點,由全世界最知名傳染病專家哈烏特進行的一個控制良好、經同儕審查的研究,顯示對冠狀病毒有100%的治癒率。」瑞加諾對福斯新聞台的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如此說。
矽谷的創業家在電視台評論醫藥新聞可能有點問題,不過瑞加諾說這個研究的治癒率100%倒也沒說錯,問題在於專家們很快發現,這項實驗結果的推論方式大有問題。
根據哈烏特的醫院所進行的臨床實驗,共有26名病患服用羥氯奎寧,其中6個人同時也服用了阿奇黴素。但是最後列入結果的只有20位。有3個人轉入了加護病房;1個人死亡。1個因出現嘔吐不適症狀而決定暫停服藥,另外1人則是直接離開了醫院。這6人因為無法進行每日的鼻腔病毒篩檢,自然沒有最後的結果。
光這一點就是嚴重的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出在臨床試驗的設計上。這個實驗並沒有隨機性(randomization)。基本上,臨床實驗裡病患應該分成兩組來評估某個藥物是否真正發揮作用。隨機性意思就是隨機分配病人由其中一組擔任對照組。不然的話,即使每一組的藥效有驚人的差異,我們也無法斷定這個藥物是否有效。
哈烏特的實驗沒有隨機性,所有服用藥物的病患都來自他的醫院,而他用來對照的控制組數據,卻是來自其他法國南部的醫院。
事實上,幾個星期後另一個法國團隊嘗試複製這個實驗,得到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他們發現,沒有證據可以顯示哈烏特使用羥氯奎寧和阿奇黴素的雞尾酒療法在療效上有任何差異。
後續一些批評陸續出現,發表這篇論文的期刊負責單位「國際抗微生物化療學會」說這篇論文不符合期刊的標準。不過在人們興奮討論武漢肺炎特效藥的雜音當中,顯然少人會去注意這些學術上的批評。
參考資料:New York Times Magazine, Forbes, CNN, Esqu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