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試圖對中國保持距離,義大利去年才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投資備忘錄;而即使美國要求盟國以安全理由抵制華為,不少歐洲國家仍決定由這家中國電信巨擘為他們佈建5G網絡。
中國自身也試圖阻止雙方關係滑坡,宣稱2020年將是歐洲年,預定將舉行兩場峰會,還有許多簽約典禮。
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員Philippe Le Corre的說法,最終改變歐洲對中國觀感的決定性因素,是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從民調便可看出端倪:德國智庫柯伯基金會(Körber-Stiftung)民調顯示,71%的德國民眾相信「若中國更透明,疫情不會如此嚴重。」
Philippe Le Corre說,「中國的外交手段招致反彈,他們並未認可歐洲起初企圖提供的協助,或許因為北京政權對於外國人幫忙感到不自在,但羅馬有些假影音,內容是義大利人唱中國國歌,非常怪異。」
博雷利稱中國向外輸出口罩和防護衣的「慷慨政治」是一種政治伎倆,歐盟的外交系統也譴責中國發起「全球性的假訊息宣傳戰,試圖轉移外界對疫情爆發的究責,並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
衛報指出,目前歐洲政治人物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駕馭這股新興的對抗中國的覺醒意識,但不墜入川普試圖掀起的冷戰。起初他們必須先釐清哪些是可以擺脫中國「獨立出來」的選項;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在過濾投資計畫,法國財長勒梅爾承諾,一定會強化「我們在策略價值鏈的主權」,例如汽車、航空和製藥業等。
中國近期發動所謂「戰狼外交」,全球各地的外交官近期以辛辣嘲諷的語言捍衛北京當局,所謂「以謗止謗」,國際政治學者相藍欣表示,這種策略恐怕不利於中國試圖把歐盟作為抵擋美國的緩衝區。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日前也在北京一場網路論壇上示警,說中國正冒著自全球經濟新秩序中被孤立的風險:「中國是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因此,當有人開始談論『去全球化』時,也會有聲音說『去中國化』,我們必須對此高度警覺。」
博雷利對德國外交官說,今年秋季歐盟與中國舉行的峰會,將是歐洲以新的態度和中國打交道的機會,即使中國想讓歐洲回心轉意,或許時機已太遲了。
資料來源:衛報、Newsweek、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