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國對印尼的經濟尤其重要,占觀光和投資很高的比例;2019年,中日兩國就提供了印尼外資直接投資1/3以上,就觀光而言,中澳合計占外籍旅客20%以上。今年第一季印尼經濟跌至19年低點,讓這個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焦慮不已,想儘速讓經濟回歸常態,但印尼平均每天仍有近千名新增病例,讓不少人擔心過早開放邊境,恐非明智之舉。
原本謠傳另一個東南亞國家泰國6月底結束緊急狀態後,7月1日將恢復允許國際旅客入境,但該國觀光當局已正式否認。近日泰國跨部會協商通過一項提議,將透過雙邊協議和個別國家形成旅行泡泡。
泰方表示,日本、南韓、越南和紐西蘭,以及中國部分區域都表示有意協商。
歐盟大動作開放邊境
歐洲大概是最快跨出開放邊境腳步的區域;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早已建構了波羅的海泡泡,是歐洲第一個旅行泡泡;北歐的挪威和丹麥也對彼此解封,但把瑞典排除在外,因為斯德哥爾摩當局的抗疫態度較為寬鬆。
立陶宛總理Saulius Skvernelis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生意可以恢復的機會,對一般民眾也代表一線希望,日子要回歸正常了」。
一週前,歐盟內政執委Ylva Johansson呼籲成員國,應盡快開放邊界,希望在6月底就能逐漸減少觀光業的限制。
自6月15日起,包括德法等歐洲國家開始大動作開放邊界,放緩延續了近3個月的管制,不過對象多半是其他歐盟國家。
目前歐盟各國各有各的規定,時程也不盡相同,例如義大利早在6月3日起,就已經對歐盟國家開放邊界,旅客無須隔離,除非抵達義大利前14天到過其他國家。
不過,來自歐盟以外的旅客,若是非必要性的旅行,至少在6月30日之前仍不得進入歐盟國家。
至於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缺乏普篩與追蹤接觸史,或許會讓美國很難被納入任何旅行泡泡,即使是最親近的鄰國加拿大也一樣
「我認為無可辯駁的是,若加拿大要開放與美國的邊界,恐怕沒什麼益處,」渥太華大學法律與流行病學教授Amir Attaran說,「我不特別認為加拿大是美國應該拿來看齊的成功故事,我們也做得不好,只是沒像美國那麼慘。」
但也有人以加拿大高度仰賴美國觀光客為理由,主張應開放與美國的邊界。據加拿大觀光業協會的數據,造訪加國的旅客中近70%來自美國,但Attaran教授接受PRI訪問時指出,比起觀光,健康的人口還是更重要。
「美國人必須實際些,除非你們迅速控制住疫情,否則不只是經濟會完蛋,你們國家也會完蛋,真的。」
資料來源:富比士、 PRI 、 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