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逐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國際賽局裡,日本無論就市場規模或銀彈數量上,乍看之下都極具優勢。
英國商業智庫Z/Yen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榜,東京高居第3位,僅次於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另外,日本目前仍是中國和美國之外全球最大型的經濟體,東京都更匯聚了全球數量最多的財星五500大企業;回顧198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前,日本股市曾一度占據全球證券市場總市值1/3,喊水能結凍。
然而,日本想接收從香港出走的私募基金和基金經理人,現階段仍然有幾個根深蒂固,短期不易消除的重大障礙。
長年派駐日本的金融業觀察家Willaim Pesek在亞洲時報上的一篇評論中指出,日本官方和企業界偏安國內市場的保守心態,豢養出一群暮氣沉沉的老企業,為了確保這些百年老店得以續命,主管機關在金融改革和市場自由化上顯得處處掣肘,以至於新創公司無法出頭,產業難以順從市場機制自然汰舊換新。
不僅如此,香港外商若有意前進日本,還將面臨高稅率和高成本的衝擊。
日本的企業稅率即使在安倍上台後大幅調降,仍然高達30.62%,是香港2倍,比新加坡和台灣亦高出許多。另外,在日本,資本利得被視為收入,必須要納入課稅,且稅率達17%,也比台灣和新加坡都更為嚴苛。
另外,香港的辦公室租金雖比東京高,但日本政府在金融特區設置、招商優惠,以及官方公告與商業文件的英文版本提供速度上,都落後香港一大截。
「基本上,東京不可能取代香港,除非在稅率和法規鬆綁上都出現大幅改善,日本才有可能受青睞,」東京一家獵人頭公司BMES的主管Tony Moore表示。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Neat創辦人之一的David Rosa則指出,東京在交通與地理位置便利性上,缺乏競爭力。
「東京和亞洲其他城市的往來沒有那麼方便,從成田機場轉車到市區,也要花頗長的時間;而且,日本市場大歸大,對外卻閉關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