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存,沒技能的二人在市場賣起戰地常吃的肉乾,「以前煮飯要用柴燒,有煙,在金門會變成砲彈目標,阿公阿嬤會醃肉、風乾,稍微加熱就可以吃。」60年前彰化民權市場人潮眾多,邱水根與妻子除了肉乾、肉鬆,還賣膨皮(炸豬皮)、滷菜,頗受歡迎。幾年後生意穩定,收了學徒幫忙,邱水根將攤位留給妻子打理,他自己踩著三輪車四處兜售、拓展業務,就這樣把事業做大,拉拔4個孩子,還在市場買地蓋了雙店面。
「我爸爸原本在水利會當公務員,大概28歲回家幫忙。」今日工事結束,邱信翰離開工廠,回到市場裡的起家厝,這裡幾年前重新整修,燈光明亮、窗明几淨,與周遭擺設隨興的雜貨店、水果行相較,顯眼許多。他的父親、第二代老闆邱永適坐鎮店裡,見他招呼客人才發現他走路略有不便。
八七水災後小兒麻痺在彰化大流行,邱永適染疫,父母親鼓勵他苦讀向上,在大學生還是稀有動物的年代,他考上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成為公務員,卻因受不了單調的生活離職,後來因為家裡生意太好,被喚回幫忙。「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想法,就是踏實在做。」相較於兒子的活潑,邱永適內斂、省話,經營事業以守成為主。或許就是因為二人個性南轅北轍,父子的互動總是不鹹不淡。
「我們的互動本來就少,以前都不想回家,大學填志願從離家最遠的開始選。」心結都源於這家店,邱信翰說:「大人做生意忙,教育強調速成,對小孩用吼的、用打的。」小六那年父母親離異,阿嬤成了主要照顧者,「除了阿嬤比較溫柔,所有人都讓我覺得很高壓,不喜歡和家人相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