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分析,今年副熱帶高壓偏強與全球海溫異常有關,因人類排碳所多出來的熱,90%都被海吸收。據NOAA統計,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411ppm。迄2017年止,人為導致的暖化已達工業化前水平約1°C。而台灣平均升溫是1.4℃,高於全球。
許晃雄說,2020年的異常現象會否成為常態還有待觀察,但暖化與災難的關聯已很明顯:「今年澳洲、加州大火;東南亞、日本等地的豪雨與水患即是徵兆。台灣雖未有如此災難,但若暖化持續,預估未來颱風會變少,台灣將面臨春季常態性缺水危機。而颱風強度會增強3至5成,極端降雨量也會增加,預估會比莫拉克當時雨量增加40%。」
綠色和平倡議,台灣應盡快宣示氣候緊急,並投入建立完善的珊瑚生態監測系統。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若2050年無法保持全球均溫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於1.5℃內,屆時全球99%的珊瑚礁都會死亡,地球更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變化。
在一個龐大的珊瑚礁生態系中,可以觀察到多達1,500種魚類。根據研究,珊瑚覆蓋度最高的地方,槍蝦及魚類發出聲音次數、頻率和聲音強度也高。生態聲學專家、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子皓說,目前已知珊瑚白化後,珊瑚礁的聲音已經產生變化,「至於海洋是否會變得寂靜無聲尚待觀察,畢竟白化是漸進的,珊瑚死亡,礁體還是會提供棲息空間。」但科學家曾試圖在白化珊瑚礁播放健康珊瑚礁聲音吸引生物前往棲息,「生物有來,但棲地沒有恢復,牠們依舊離開。」
生物離開,因為牠們聆聽的「聲音」,是一全幅、具有脈絡、彼此關聯的生命景象。那是Yannick所說——「因為有光,所以我們能看見東西。聲音是光。我所聽的是『聲音』——在聲音裡我聽到孩子玩耍、聽到冰箱馬達震動、兔子奔跑。聲音是光。我不是在聽這個東西的『聲音』。我是在聲音裡面聆聽。」
珊瑚礁正在哀唱,如煤礦坑裡的金絲雀。牠的衰弱不僅是牠生命的頹敗,更是海洋連結大氣變化的警示。當珊瑚礁完全死去,牠不再鮮豔、被藻類附生,如發霉腐爛的石塊,化為見證海洋受難的墓碑。但目前,牠們正正掙扎。艱困活著,等待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