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是立春,也是國內第一座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台泥DAKA」開幕一週年的日子。這天風和日麗,園區內嬉鬧聲此起彼落,放眼四周青山絕塵,感覺不出一旁幾百公尺的水泥窯正全力運轉;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早早到場,逢人嘴角不住上揚,彎得像天上雲朵的尾巴,似乎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欣慰。
花蓮縣33萬人一天產生上百噸垃圾,縣內卻沒有任何一座焚化爐,只能送往宜蘭利澤焚化廠處理,每當遇到焚化爐歲修、蘇花公路中斷等狀況,花蓮境內不時會出現垃圾山、垃圾海洋等違法傾倒亂象,於是縣府找上台泥,希望和平廠利用水泥窯幫忙當地處理生活垃圾;一開始,廠周邊民眾強烈反彈,張安平親上第一線,宣布打造開放生態園區,除促進地方觀光,也希望民眾因此更接近水泥廠,進一步認知到水泥業已今非昔比。
「當地的民眾一開始並不相信我們(台泥),都認為企業做事情怎麼可能不回收,但最後我們用結果證明,我們真的沒有回收,而且過程也不要求任何東西,只是覺得該做就去做了。」張安平談起民眾的心態轉變,一臉苦盡甘來,直言獲利固然重要,卻不會是衡量一家企業好壞的唯一標準。
事實上,有別於傳統垃圾焚化爐的焚燒溫度僅850到900度,水泥窯最高溫度上看1800度,用來焚燒一般生活垃圾時,足以將所有物質分解至「一點也不剩」,因此不會出現傳統焚化爐燒垃圾仍殘留20%到25%底渣和飛灰的狀況,且垃圾氣化後還可以導入生產運轉中的水泥窯煅燒爐內,替代部分原料及燃料,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果。
「立春是萬物重新成長的季節,代表新的開始。這裡變得很漂亮,有現代工業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漂亮,也有人跟人之間的漂亮,我覺得我們跟地方的老百姓已經打成一片了,滿好的。」回憶起園區籌備初期,與地方民眾劍拔弩張的場面,再看眼前的和睦景象,張安平不禁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