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聯合報》曾報導雲林縣每位學童的營養午餐食材費不到25元,近期《TVBS》查閱中央採購網,發現全台最低價其實在嘉義縣,扣掉人事、運輸等成本,每人實際上只分配到16、17元,導致學童餐盤上有時只有一小塊肉,主菜和青菜多以咖哩、油炸等重口味方式調理,熱量與營養比例明顯失衡。
學者、立委、媒體敦促多年的營養午餐法尚未出爐,目前全台22縣市的營養午餐「一國多制」,縣市收費基準不一,有些縣市完全免費,同一縣市也會因為採公辦公營(自設廚房)、公辦民營(校內設廚房委外管理)或委外而有不同,唯有「低價者得標」是不變的道理,讓家長與教師很是擔心。
有團膳業者透露「同業也會有老鼠屎」,比如在果菜市場快收攤時,買些賣相差的蔬果或即期品,再用咖哩、糖醋類調味,直言:「你今天給我10元,我也擠得出來三菜一湯,但這些東西,你敢吃嗎?」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前,教育部曾宣布已經完成全國22縣市國中小午餐採購契約的換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邀請各方共同檢視農委會如何運用百億基金,及衛福部所做的各項標示工作,行政院長蘇貞昌更保證營養午餐全面使用「3章1Q」的國產食材,且提高補助。地方或人數較少的學校因難撐起廚工薪資,種種費用又常因地方選情、家長難以負擔而「凍漲」多年,營養午餐的低價與食安早成問題,開放美豬,反而讓此議題再次浮出水面。
餐盒食品公會全國理事長陳明信建議,政府應公布縣市營養午餐真正食材價位,中央以專法督導保障,家長透過學校午餐委員會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