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川編導的第一部電影《西部來的人》曾入圍1990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4項獎,也在當年引起討論。他認為自己的電影非常down to earth,他也不諱言,「《西部來的人》使用兩種泰雅語來表達,這在現在看有什麼稀奇?可是那時有朋友看了走出來、驚訝到嘴巴張開、不敢跟我講話,因為他們沒聽過這麼優雅的泰雅語。而且這部電影使用原住民語比《賽德克·巴萊》早了20年,比原住民電視台早了13年。」
80年代曾在美國學習藝術,並在紐約開攝影工作室的黃明川,因台灣解嚴、政治環境改變而回台。在美國時,黃明川藉由大量接觸藝術、影像創作,培養自己的實力,回台灣之後開始嘗試拍電影,接著又在拍攝文學家、藝術家的紀錄片中找到新的發揮空間。
黃明川說,當初會做這些不同嘗試,其實是因為看到了種種可能。「我在紐約已經感受到,如果解嚴之後台灣沒有發生重大的事情,紐約的情境就會是台北情境:多元、給個人很大的自由、藝術家願意冒險。」他也在解嚴後的台灣影像界,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