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改編自陳耀昌2016年獲「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的作品《傀儡花》,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計畫將其拍成大河劇,取得授權後,公視2017年以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1.55億元對外招標,由導演曹瑞原領軍時代劇《一把青》製作班底獲選。
該劇因製作規模龐大,需要大量美術、動畫特效重現台灣歷史場景,所費不貲,2019年公視啟動企業募資,獲威聖投資、台北市影委會等公司,以及施振榮等企業人士投入3,400萬元,加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1,300萬元搭景補助,以合計2.02億元的經費,讓製作案得以推進。
《斯卡羅》原著《傀儡花》超過22萬字,描述多元種族複雜的關係和歷史演變,編劇及導演組僅是初期蒐集資料和田調,就費時1年。曹瑞原感性表示:「我帶著虔誠敬意開展籌備工作,以感激跟謙卑的心進到故事裡。」期間,編劇柯宗明與施如芳因後續工作無法配合而退出,由黃世鳴獨自補充田調及改編。
《斯卡羅》集合法籍演員法比歐、排灣族查馬克‧法拉屋樂,以及吳慷仁和温貞菱等多位要角,臨時演員更多達6,000人次。劇情以1867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台調查美籍商船「羅妹號」船難展開,在英商必麒麟與翻譯蝶妹協助下,克服政治角力、種族爭鬥與自我認同等難關,終與斯卡羅首領大股頭卓杞篤簽訂「南岬之盟」,紛爭暫告落幕。
呈現時代人文景觀是《斯卡羅》一大工程,美術包括搭景、服裝和特效動畫等占總製作費3成。曹瑞原邀請以《一把青》獲電視金鐘獎美術設計獎的許英光擔任美術總監,兩人有20多年情誼,攜手《孽子》《孤戀花》等作品。許英光笑稱:「我們都喜歡挑戰,導演的戲一部比一部難拍,製作費永遠不夠!我每次都想,這是最後一次合作,結束後還是忍不住問他何時拍下一部。」
台灣少有大規模歷史劇,導致場景、道具等資源匱乏,歷史照片等資料蒐集不易,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為此,許英光率百人團隊、耗時1年進行前置工作,更橫跨台南、屏東等地搭建超過百間房舍,再現當年台灣樣貌。
場景中規模最大的是「台灣府城」主景。曹瑞原透露,雖然中國大陸影城有相似場景,可降低製作成本及時間、人力,但長遠考量台灣影視產業發展,建議相關單位保留場景,傳承給需要的劇組使用。
於台南岸內糖廠搭建的「台灣府城」,建材與結構適合長期保存,能供影視產業重覆利用和擴建。
4年前,曹瑞原獲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與台南市政府支持,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4,000萬元,再投入2,000萬元製作費, 共計6,000萬元,邀成大建築系教授徐明福擔任顧問,依建築法規於台南市岸內糖廠影視基地搭建「台灣府城」,包含42棟樓房、3條主街道、3個廣場及碼頭、城牆,建材與結構適合長期保存,未來也能提供影視產業重覆利用和擴建,成為台灣影視業界首座台灣專屬歷史時代場景。
有別漢人多群居於地勢平坦的盆地、海口,斯卡羅族群的領地位在山林。為此許英光深入屏東老佛山,就地取材竹子、相思木和茅草當建材,還找來牛糞,以傳統工法打造劇中豬朥束、射麻里兩個部落房舍。
「牆面是用牛糞與黃泥攪拌打成泥、製成泥塊堆疊而成。雖然花時間,但加了牛糞的牆面可看到植物纖維,增加粗糙質感,牢固又防水,經過幾天大雨還屹立不倒。」許英光說。
完成搭景和質感做舊,房內仍要布置陳設,例如不同族群的生活器皿、農具與家具等,光是裝載道具就超過3輛大卡車。另外多達5種、近百支的美軍、清軍及各式槍枝,全部都得手工訂製。許英光補充:「遇到書上查不到的資料,要請教原民顧問及耆老,有時得找當地人手工打磨番刀、長矛等,還要兼顧形狀和手感。」
在基地挖約3個籃球場大的水池,再搭配動畫特效,讓李仙得搭船抵達安平港的畫面更震撼。
透過美術搭景及精準規劃,後製期加入動畫特效就能有效重現聚落的繁華景觀。曹瑞原大讚許英光常提出亮眼的設計:「他在影視基地挖了約3個籃球場大的水池,做為安平港堤岸,再搭配動畫特效,讓李仙得搭船抵達安平港的畫面更震撼。」
4個半月拍攝期中,最難克服的是天氣。許英光舉出,劇中最大漢人聚落「柴城」,與漢人、原住民混血後代「土生仔」聚集的「社寮」,地理位置相近又背山鄰海,經文史顧問建議,好不容易找到吻合環境的沙岸搭景,但當地不僅夏熱冬寒,還經常因暴雨改變地貌。
許英光描述:「當初勘景時看中此地有一條很漂亮的小溪。沒想到夏天搭景時山上暴雨,泥流沖破防沙堤,導致溪水流乾;入冬前又碰到東北季風,大浪來襲破壞原有景觀。眼看就要開拍,只能趕緊找怪手築堤蓄水解決問題。」
面對颱風、落山風,和恆春陰晴不定的氣候,曹瑞原學習等待和沉靜,也讓眼界更開闊。他自信《斯卡羅》不只拍出台灣歷史,呈現出大時代中生命的脆弱,也寫下台灣史詩劇製作新規模,有助影視產業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