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上市櫃前的興櫃股,股價通常很容易動,多數情況是走出一波大漲。」某大券商自營部主管向本刊說,站在大股東及承銷券商的立場,將股票從興櫃「養」到上市櫃的唯一目的,就是高價拋售來賺取獲利,因此在上市櫃前夕,往往會炒作一波題材,甚至是美化財報、拉高本益比。「市場有句玩笑說,自營商買興櫃股,都不是看基本面或價量,而是靠喝酒,打聽該公司未來有沒有上市櫃的可能,甚至是去搶輔導上市櫃的資格。」
自營部主管透露,投資人最好介入興櫃股的時機,就是當公司董事會通過上市櫃時程,到金管會核准這段期間。此時,券商、會計師已經開始介入輔導,輔導券商也有相當把握能把價格做起來,直到正式上市櫃當天逢高獲利。這就是市場常聽聞興櫃股轉上市櫃時出現大幅溢價的情況。
例如:近期半導體設備大廠華景電即將上櫃,9月15日到17日辦理公開申購,以15日興櫃收盤價209元和上櫃承銷價125元來算,價差達84元,溢價67%,換句話說,若投資人順利抽中,每張現賺價差8.4萬元,但仍須留意新掛牌後股價的變動。
相對來說,有「富爸爸」大集團在背後支撐的興櫃股,通常財報、產品資訊、經營方針相對透明,股價容易有支撐,更重要的是,這類公司轉上市櫃的時間點也會比較快。例如:力晶集團的力積電、友達集團的瑞鼎、台積電旗下供應鏈的采鈺、義聯集團的燁聯等,都是相對安全的公司。
自營部主管提醒,興櫃股的風險在於資訊不透明,對財報的審核也相對寬鬆。投資人若買進不知名的小公司,甚至連公司產品、經營方針都不清楚,只會將資金暴露在過高的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