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為什麼想做《動物好好玩》節目?
我本身是做動物行為研究的,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把一些有趣的動物行為實驗介紹給大家。雖然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動物、也會覺得動物很有趣,但常常大家都只觀察到動物的表象,可能不知道其實科學家在過去針對動物做了很多很豐富、很精彩的動物研究。
我希望透過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更關注自己周遭的動物,甚至是沒有機會親身接觸到的動物,對牠們的生活方式、心智的運作方式有些基本理解,也會讓大家的生活可以更加充實。
Q2:做完第一季《動物好好玩》的心得?
第一個真實心得就是很累,非常辛苦。平常上課的時候現場會有學生,所以我可以在看到學生的反應之後,針對講話的內容與上課的方式進行調整;但《動物好好玩》是一個知識類型的節目,不僅是需要事先把一切準備好,更重要的是節目需要傳遞正確的科學知識,我也盡可能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把正確的知識介紹給大家。可是很多時候,雖然我知道相關知識,但是不確定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時候,就會需要去找到原始資料,仔細閱讀並消化吸收之後,再用大家比較易懂的方式傳遞出來。為了追求知識的正確性,所以花很多時間,這是我覺得比較辛苦的地方。
但是談完苦的部分,也要談談甘的部分。我覺得做這個節目,我自己的收穫是最多的。藉由準備節目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把我過去已知的重新再整合起來,我也從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到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情;然後我就又可以把我過去知道以及最新發現的資訊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就學到了更多、發掘更多動物的好玩之處。我也很高興能把我自己的收穫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來分享這些有趣的知識。
Q3:為何會走上「動物研究」之路?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走上動物研究之路,我覺得是許多的偶然與必然。
我在大學時期加入了一個研究動物行為的實驗室,當時我研究一種螃蟹的攜物行為,利用簡單的實驗設計,我想知道當重量增加到什麼時候,螃蟹會選擇放棄背負一個物體。雖然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實驗,但對我來說,這個偶然的發現,開啟了我探索動物行為之路。
動物有各式各樣的行為,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每個行為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光是觀察動物,就能產生許多有趣的想法,而當我進一步去研究,往往會發現牠們有非常獨特的運作方式,找出這些答案的過程處處充滿驚喜。
我接觸烏賊研究也是一個偶然,我在研究所畢業的前半年,向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申請了一個暑期獨立研究獎助計畫,也很幸運地獲得補助。本來我畢業後應該直接去做博士後研究,但這個獨立研究獎助計畫讓我可以在做博士後研究之前,利用暑假時間進行一個自主研究。我也在那 3 個月的時間裡,從完全不懂烏賊,到最後能以棋盤方格測試出牠們偽裝行為的視覺因子,到後來還順利發表我的第一篇烏賊論文,這個偶然轉換成我接下來 20 年烏賊研究的必然。
人生有很多偶然的機會,但只有認真把握,才能變成必然的過程。
Q4:如果沒有預算限制,我想做的題目是……
這個是我經常問自己,甚至是問我的同事、同學的問題。
首先我最想做的是:因為我是做烏賊、魷魚這類頭足類動物的研究學者。其實對很多人,甚至是對科學家來說,都覺得頭足類是一種很神祕的動物。所以我很希望能夠用盡各種儀器或者不同資源,來回答為什麼頭足類會這麼聰明,或者說是為什麼頭足類會演化出這麼複雜的神經系統。
而我的第二順位想做的是,因為我自己是做視覺研究,我的實驗室也持續有在做與視覺神經科學有關的實驗,所以我也很希望能夠幫助盲人恢復視覺。
Q5:研究時,最害怕的事情是……
我最害怕的是那些無法控制、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導致實驗無法順利進行。譬如去野外做實驗時,可能會遇到天氣變差無法出海;或者是在實驗過程中,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儀器短時間之內不能使用,因而無法蒐集資料。
不過若是能回答其他在研究中我也害怕的事情的話,我會說第二是預算與經費,因為如果計畫執行到一半,因為各種因素資金無法到位,的確也是會影響實驗進行。但問題是就算有錢,如果你沒有合適的人與環境的話,其實也是無法進行實驗的。
另外一個稍微會擔心的就是「SCOOP」:也就是研究做到一半,發現別人已經發表了類似的結果。會遇到這狀況,並非是我不認真去理解別人在做什麼主題,而是因為通常我們要做出結果才會跟別人分享,所以很有可能在兩個不同國家有兩個實驗室,同時在做同樣的事情。但這不是我最恐懼的事情是因爲,永遠會有新的想法與新的題目,再找新的去做的就可以了,以正面的方式去面對這個現象即可。
Q6:研究中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實在我個人的研究生涯中,有遇過好幾次類似的有趣時刻,就是當我們作出意外的實驗結果之後,就沿著這意外的結果,發展出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我也常常跟學生說,如果做實驗每一次都如同你的預期,其實一點都不好玩,因為這就意味著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被預期的。
我最近的一個實例就是,就是我之前實驗室在做的烏賊實驗。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要讓烏賊從兩隻小蝦跟一隻大蝦之間做選擇,這原本只是要作為實驗的控制組,因為我們預期,在所有條件都控制得一樣,只有數目不同的情況下,烏賊應該會兩隻小蝦而非一隻大蝦(因為二大於一)。但在我們做完這個實驗之後卻發現,每次若早上做實驗,烏賊就會選擇一隻大蝦,若下午做實驗,牠反而是選擇兩隻小蝦。這跟我們的預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遇到這情況時,我們並沒有因此覺得實驗失敗了,而是去思考為什麼上午跟下午的實驗結果會不同。
後來透過實驗發現,原來烏賊的飢餓程度,也會影響到牠的決策結果,而做不一樣的選擇。經過這一次意外的實驗結果之後,我們後面也沿著這個路徑,去設計一些實驗,去找出對決策有影響的因素。
我認為也是這些在實驗過程中所獲的驚奇的結果,讓我們感到很著迷,而願意一直不斷研究下去。
Q7:研究室必備的三個小物
第一個是紓壓小物,因為做實驗雖然有趣,但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些比較枯燥,或者是比較不順利的時刻,在我研究室裡有一個我從美國買回來的「Easy Button(簡單按鈕)」,這個按鈕上面寫著「EASY」,然後按下去之後就會發出:「it was easy.(這很簡單)」的音效,讓你覺得好像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的。每當有學生來找我討論問題時,我就會請他按下這個按鈕,按完之後,他心情就會好一點。甚至還有學生覺得這東西太好用了,還跟我借了一個月,陪伴他寫論文的時光。
第二個是娛樂小物。如同我前面所說,因為做實驗的過程中總是有比較枯燥、例行性的事情要做,而且因為我們的工作環境,不僅是比較孤立的,更因為我做的是視覺的研究,所以常常因為要控制光線而關燈做實驗。所以我通常做實驗的時候,都會聽 podcast 節目,讓聲音陪伴我會覺得比較輕鬆。
第三個小物是時間小物,可能是一個鬧鐘、手錶、計時器,或者是手機上顯示時間的 app 都可以。因為對做生物研究或自然科學實驗的人,我們是經常需要計時的,我也分享一個有趣的畫面:就是我們在實驗室工作的時候,研究過程中間當然會需要休息吃飯,這個時候就會看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會別一個計時器,然後常常會在大家休息的空間裡面,聽到計時器此起彼落的響起。而這樣的時間小物,不僅是做自然科學實驗需要,也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幫助我們做時間管理,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有效率。
Q8:若不做研究,我會去做……
我小時候很想要去探索許多新奇的地方,所以那時候我會很想要去當導遊,能夠經歷不同的地方與人事物。
雖然現在做了科學家、學校的教授,沒辦法去遊山玩水或者去世界各地探險,但我現在做的事情,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做一種導遊,只是不是風景或者地方的導遊,而是一個知識領域的導遊。
像是製作《動物好好玩》的 podcast 的過程裡,我就可以帶領大家去深度認識動物這個大家有聽過但是不熟悉的知識領域。這麼一來我覺得其實也是完成了我當時的夢想。
焦傳金
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科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專長為神經科學與動物行為學,特別喜歡研究視網膜與烏賊。對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現象充滿好奇,也熱愛教學與傳播科普知識。鏡好聽Podcast《動物好好玩》主持人。
收聽《動物好好玩》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