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真相,是支持我繼續做鏡週刊很重要的使命與快樂。 ~裴偉
走過傳統紙媒時代的《鏡週刊》社長裴偉表示,紙媒營利是8成靠廣告、2成靠發行,《鏡週刊》從紙媒成功轉型成數位媒體後,即便面對利潤被Google、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吞食的現實問題,我們仍咬牙堅持,產出各色的獨家報導、獨特觀點,揪出社會的不公義、關懷社會邊緣角落,讓這個社會更好。
「《鏡週刊》邁入第6年了,相信這個品牌,是獲得讀者信賴與認同的!」裴偉認為現在就是啟動訂閱制的最好時機點,只有訂閱制的成功,才能讓好的媒體持續經營下去,讓讀者重新獲得「知的權利」。
「抄不來」的內容獨特性
《鏡週刊》總編輯廖志成也提到,訂閱制並非單純把新聞內容鎖起來而已,而是特別規劃15大類的專區內容,深度人物專訪、時代現場、美旅獨家、好酒情報等等,都是有觀點、抄不來的原創性文章,針對獨特性的內容做收費。
他分享,當記者在用加密視訊訪問被刑求、虐待逼供的維權律師時;蜷縮在南港豪宅區旁的鐵皮貨櫃屋採訪貧戶時;見到被咬掉一隻耳朵、滿身是傷仍挺直腰桿抗爭的香港人時,都是秉持著「內容才是王道」的信念,才能以鋒利的筆尖刻劃出時代切片、以關懷的筆觸描寫小人物也映照出社會底層的百態。
此外,廖志成更舉出近日轟動社會的Deepfake事件為例,上百位女性藝人與網紅的臉,遭網紅小玉利用電腦軟體移花接木成性愛影片並出售獲利。《鏡週刊》在今年5月就獨家揭發此違法亂象,記者採訪多名受害者,製作精緻且深入的多媒體報導,此篇報導受到蔡英文總統的重視,並承諾將推動修法斷絕亂象。廖志成強調:「《鏡週刊》就像一面鏡子,不但充分反映社會各種現狀,也成為政府瞭解社會的管道,這也就是當初取名為《鏡週刊》的初衷,而我們也不斷朝這個目標努力。」
創刊以來,報導頻繁入圍、榮獲國內外知名報導獎項,不僅與台灣知名媒體、也與BBC等國外知名媒體競爭,再度證明我們記者用雙腳跑出來的報導、那些抄不來的原創新聞,其實才是《鏡週刊》的價值所在。
1元搶碎片化閱讀市場
國內外媒體實施訂閱制多年,傳統收費方式多半為月費與年費,但《鏡週刊》是少數甚至有可能是唯一提供「1元訂閱」的媒體。
《鏡週刊》營運管理中心總經理洪靖智認為:「數位環境是屬於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我們思考到的是,當一天有上百則新聞,你可能只喜歡其中2、3則,為什麼要讀者付一整個月或一年的費用?因此才有了單篇訂閱的構想」。
洪靖智補充,1元就能單篇訂閱的「銅板價」,是希望大家能很輕鬆地去閱讀《鏡週刊》的深度報導,也是因為我們的內容值得起考驗的,「相信不少讀者會在1元單篇試閱後,進而想成為月費、年費的會員」。
《鏡週刊》走過的5年,不是一個5年,而是好多個記者、編輯、編譯等,努力堅守新聞價值的5年,獨家的新聞需要有品味的記者來挖掘,正確的新聞內容需要龐大的人力來把關,希望讀者跟我們站在一起,支持原創性報導,讓好新聞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