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未來在汽車裡面會有一個智慧座艙,在座艙內會有一個虛實整合的面板,駕駛或乘客可以透過觸控、手勢或語音介面進行車內功能的控制,同時,透過聯網的功能,可以不斷更新車內資訊與新功能,這將需要多少個車用晶片、模組或面板才能實現呢?
根據MarketWatch統計預估,至2027年車用顯示晶片應用產品,包含後視鏡、車用智慧座艙的市場規模為504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1.4112兆元),可望為車用電子市場帶來爆炸性成長。
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更進一步指出,2021年全球汽車出貨9,500萬輛,預期未來在缺貨問題解決後成長將更為快速,而台灣在全球市場占比不到0.5%。他認為,台灣的ICT產業鏈與車用零組件供應鏈完整,且晶片、AI車用電子、顯示器產業的規模與技術,有很好機會在國際市場競爭,如何將這些強項有效發揮,就是此次建立車用AI晶片聯盟的目的。
葉儀晧表示,此聯盟目標是建立台灣車用IC顯示技術自主能力、打造符合國際趨勢及車規需求的技術,而後依照車廠智慧座艙需求,結合艙內外感測AI技術,打造車輛智慧化的關鍵領域以提升產業價值,進而拓展國際市場。
他談到,過去燃油車時代已經被大廠所壟斷,不過在電動車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台灣中小企業是一個非常有著力點的領域。舉例來說,現在的AI需要監督是學習,也就是需要透過不同情境的學習強化AI功能,而台灣的交通環境複雜,有很多機車會穿梭在行經的汽車之間,如果將情境學習做好,就更有機會拿到訂單,先前中興巴士的案子,義隆電子擊敗Mobileye奪得訂單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於可以聚焦的市場,葉儀晧表示,東南亞、印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兩個地區與為台灣的交通環境與這些國家相像,可以借重在台灣開發的AI演算法做為基礎,使其更快融入當地交通系統的學習。
另一方面,葉儀晧分享,過去義隆電子在與大廠研發自動煞車統、盲點偵測系統或車道偏移等相關技術時,發現每個不同車廠的設計都沒有一套標準化程序,不如筆電產業,無論是晶片、模組都有一套標準化規格可以依循,使業者在進入該市場時,進入門檻比較高,也沒有可以依循的方向。
此聯盟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建構一個標準化的協定,研發並制定標準模組化通訊協定,加速車用產品與整車整合開發進度,縮短智慧電動車開發門檻,讓所有中小企業可以發揮所長,並且透過自主核心技術的發展,降低進口的依賴,搶占未來的兆元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