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都是親國民黨,我也是,以前大家說中國多棒,我蠻信的。直到我去中國一趟,發現各方面的體制,都沒有台灣好。」「他們以前跟我說,中國有多好,多光鮮亮麗,實際工作的時候,我做底層工作,就知道底層人士過得比台灣辛苦。這都是體制造成的。」對中國夢失望,他回台灣擔任保全工作,做了三年。今年三月,他辭掉工作,騙公司說要去旅遊,可能要花很久時間。只是,目前全球疫情未歇,公司會信你的說法?他笑笑:「這個,就不能告訴妳了。」
自備軍品 沒買回台機票
Cam說,公司沒人知道他要赴戰場,現實世界中,他自稱幾乎沒朋友,也與家人失聯七年以上,原因不願詳談,「就是有衝突,跟家裡完全斷掉了。」周遭有多少人明確知道你要去烏克蘭?「就群組裡的一些人。」他長期在網路上追蹤Vtuber(虛擬直播主),某個他活躍的群組裡,人數多達千人,「我有在群組裡說,可能要去烏克蘭。網路上的人不知道我真實身分。」網友回應如何?他說很普通,「還好,就有人喊加油。(出發之前)我就上去講一下,說我要去(烏克蘭)啦。」
出發前緊張嗎?「也不能說沒有,想通之後就平常心。」Cam說,沒有親自到戰場,不知要面對什麼環境,「看影片和實際感受,是不一樣的,就跟打靶一樣道理。網路上看人打靶和第一次摸槍,那種親臨感,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他回憶第一次摸到槍是高二,「T65K2(突擊步槍),打的時候很緊張,打完之後很空虛。」談談你之前的打靶成績?「大家打靶的時候,教官都校正過,基本滿靶。下部隊之後校正要自己調,又不一樣。」
對一般人而言,親赴戰場是重大決定,Cam思考半天就決定辭職、準備出發,「本來想說,如果死了或被俘虜,會怎樣?後來覺得,去就行了…想再多都沒有用。就算為了自由世界、這個體制貢獻一份心力。」
行前準備讓他花了許多時間和積蓄。Cam在台北當保全,月薪約三萬元,他自費買防彈背心,花了一萬五,鋼盔買二手貨九千多元,兩套迷彩衣褲一萬元,這些就超過一個月薪水。他經濟並非無虞,「我連回台機票的錢都沒準備。總之,我就是待到戰爭結束。」問他出發前有買保險嗎?「沒有。我是從來沒有保險的那種人。」
他來不及準備乾糧,只帶了台灣的酸梅和暖暖包。他說最捨不得台灣的牛肉麵和鐵板牛排,「我喜歡吃通化夜市附近一家牛肉麵。拿到薪水就會去吃,一個月吃一次。」
不諳英語 全賴Google翻譯
我問Cam,他的專長是通信,如果真要上戰場,是否足夠應對可能的挑戰?他簡短答OK。再問他英語能力如何?他坦言英語確實不好,「但我確定,有中文圈的人會加入,會有華人。我知道有很多其他語系的志願者,我不求他把我排在中文的部隊…,不過,基本上,只要他們軍事用手勢(軍事手語)出來,我都OK。」他握拳,又攤開手掌,在空中比劃示範了幾個軍事手語,顯得很有自信。你覺得會被選上嗎?對此他答得樂觀:「依照他們前線缺人程度,我很有可能被選上(志願軍)。」他又說:「我覺得生老病死就是自然的。要死就轟轟烈烈的。」
我們陪他到波烏邊境的志願者報到處,基於安全考量,集合點外嚴禁攝影,牆外張貼相機圖示,上頭警告似地打了一個大叉。三月中,Cam已順利進入烏克蘭,或許因訊號不佳或其他因素,他超過一週不接電話,也未讀我的訊息。
雜誌送印前一日,我接到Cam的電話。他說目前平安,所在的邊境城市前幾日遭俄軍轟炸,有時整天都躲在防空洞。他目前的身分是志願者,雖英語不通,但他持手機,以Google翻譯與各國志願者交流。「他們聽到我是台灣來的,說很好啊,大部分人都知道台灣跟中國是不一樣的,也知道台灣和中國的問題,有人跟我說:謝謝你來這個國家。」他又提醒:「如果你沒自備防彈衣,國際軍團不會收你的。不要想說領一支槍就可以上前線。如果你這樣想,國際軍團絕對會罵你找死,你是士兵,不是殺戮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