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希望在太空產業裡,台灣中油(以下簡稱中油)在複合材料領域能有一席之地!」中油董事長李順欽面對媒體提問時,描述了他對中油複合材料產品未來的期許。事實上,如果不是國家太空中心願意將太空級複合材料產品之研製委由中油負責,中油光是拿到太空產業入場券門票,可能就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進而錯失了搭上這一波全球低軌衛星產業發展熱潮的列車。
與國家太空中心長期合作的芳興科技日前接受《鏡週刊》採訪時表示,今天台廠要進入太空這個產業,你的飛行履歷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像現在國內有很多的廠商,他們想要把產品賣到國際的一些衛星公司;這時候,人家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你的產品飛過沒?是不是真的有在太空那樣子的嚴苛環境,去執行飛行過?或者在太空中做了什麼樣的任務?基本上,缺乏太空飛行履歷是現在國內很多廠商進不了太空相關產業,很大的一個原因之一。
在中油、國家太空中心及金屬中心三方合作共同簽署備忘錄的記者會上,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衛星因為在真空環境工作,除了向陽、背陽溫差高達攝氏200度之外,也容易受到太空輻射破壞,因此材料必須具備輕量、高剛性(低變形)及耐輻射的特性。過去這些材料受制於國外,設計容易受到限制;如今中油投入研發、也完成設計製作,如果能順利通過驗測,台灣在衛星設計的自由度會更高。
從吳宗信的談話不難發現,國家太空中心正在積極落實衛星設計與製造的本土化,透過參與國家太空中心的計畫,會有越來越多台灣廠商取得太空飛行履歷,得以進軍國際太空產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台灣優勢產業,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進而進軍國際太空市場,是台灣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的重要目標。而為協助本土電子廠商技術升級,推動台灣由半導體產業大國邁向太空級輻射電子元件供應國,國家太空中心特別與國內輻射測試與分析單位,包括長庚醫院、長庚大學、核研所、宜特科技、中研院物理所、清大原科中心等,共同組成「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
據了解,透過這個聯盟的運作,原本專注於半導體IC驗證與材料分析的宜特,順利完成首例太空電子零件輻射檢測,為進軍國際太空產業正式跨出一大步。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飛上太空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拿下來修理的,在嚴苛的太空的環境考驗下,有些零組件縱使變形也不能超過頭髮1/10的寬度,可想而知,這個技術難度有多高。2019年,SpaceX成功展開Starlink計畫,第一時間政府就派人到SpaceX拜訪,展現政府對發展太空產業的重視、決心。
吳宗信說,自己衷心期待,中油(台灣廠商)與國家太空中心的結合,可以為台灣的太空產業走出一番不一樣的風景,進而成為全球太空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業界人士表示,全球各國將來可能在太空布建數萬顆的低軌衛星,而低軌衛星的壽命通常只有3到5年,由此將衍生出龐大的商機,影響資通訊、機械、材料等產業的發展。過去,台廠很少在太空產業著墨,是因為生意還沒有到來,商機還沒有爆發。據說,3、4年前,馬斯克(Elon Musk)就曾經派SpaceX的高級顧問,到台灣來說明SpaceX日後在太空產業的佈局,並間接探詢合作的意願與想法。
從馬斯克派SpaceX的高級顧問到台灣投石問路的舉動來看,台灣產業就像中油一樣,蘊藏著許多連自己都不太知道的能量,有待旁人提點;而這些能量日後若能釋放、發揮,肯定能在全球太空產業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