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製作費近新台幣2,000萬元,半數來自官方補助,包括文化部輔導金500萬元,台北市和桃園市文化局亦分別補助200萬和160萬元。此外還有金馬創投獎金和小部分企業贊助,其餘由張騰元以房屋抵押向銀行貸款600萬元支應,在經費拮据下以21天殺青。
張騰元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我們很辛苦爭取到3個(官方)補助,但總數比只拿一個輔導金的案子都還少。當時我滿悶的,覺得這個題材不論市場性有多大,但對台灣社會是重要且有意義。我抱著使命感願意冒險來拍,為什麼整體的支持那麼有限?雖然後來政府補助有給我們機會,劇組還是要拉低預算,過程中我壓力很大,常跑去找小野老師心理輔導。」
對此小野說:「我很想勸退他。我以前是用中影的錢拍,沒用到自己的錢,比較大膽一直花,虧或賺都是中影的錢。老闆跟我說,小野,記得一句話,一輩子都不要自己出錢。他說你會虧得很慘。因此這段時間對我來說也是好大的學習,看到他們的勇氣。我們這世代比較膽小,大概小時候都很窮,他們這一代很想完成這個議題。」
談到新住民的議題,評審經驗豐富的小野,去年擔任金鐘獎評審。入圍最佳戲劇的作品中,有一部《飄洋過海來愛你》。小野不諱言:「它其實水準沒有那麼高,但大家覺得這個題材很重要,所以把它提上來,至少入圍最佳戲劇,《徘徊年代》演員之一阮秋姮也入圍最佳新人。」
小野表示,從理性上判斷,新住民題材值得鼓勵,但張騰元感覺滿委屈,認為「既然這樣不是應該鼓勵我多點錢?大家覺得很重要,然後呢?就沒了,政府也沒有特別出點錢來拍新住民的融合。政府不會把它當成議題來做,所以一直申請也不見得拿得到。」
張騰元申請補助期間,小野提供「教戰守則」,帶領他過關斬將,經歷台灣年輕導演都要面對的輔導金申請流程。一度遭遇滑鐵盧,屢敗屢戰後才爭取到上述補助。由於過程不順利,且時間拉得滿長,小野一度以為拍不成了。
小野說:「我當時還當了另一個監製的戲,後來(對方)放棄,所以《徘徊年代》變成我第一部(掛名)。那部本來也拿了輔導金,但錢都湊不夠,導演就喊停,把錢還給政府。但張騰元沒有喊停,往下做,變成我第一部掛名(監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