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南北奔波,拉著全國官員叮囑「各種政策能出盡出」,拚經濟的成效還未顯現,最近卻不斷出現令人訝異的「乖離」現象,例如7月分的出口金額3,229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年增率高達18%,單月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美元,但令人疑惑的是,出口如此暢旺,海運的運價卻逆勢大跌,去年此時上海至美西的標準貨櫃運費突破2萬美元,今年3月之後,中國出口額雖然一路創新高,海運價格卻不斷下挫,到上週已經跌破6,000美元,而且深圳等港口,還有之前廠商超額訂購的貨櫃空間,都以2成左右的折扣、約5,000美元在市場兜售,只剩去年此時的1/4。
「乖離」現象不只出口額與海運價格,具有前瞻指標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與暢旺的出口統計逆勢而行,跌至47%,這是整體製造業前景悲觀的訊號,其中最極端的是支柱產業紡織與成衣,中國紡織成衣業7月出口金額332億美元,年增18%,難以想像的是,6月分紡織業的PMI卻剩下38.8%,與去年同期相較大跌23%,中國紡織成衣業的工廠設備利用率,從2月的85%,一路下跌到6月剩下68%,如果這個月訂單沒有回流,那麼今年的感恩節、耶誕節就徹底完蛋了。
中國消費市場疲弱,我們上個月在〈中國消費衰退是大麻煩〉一文,用「瓶瓶罐罐指數」做了清楚的說明,8月初公布的政府統計則再次證實這個麻煩,中國智慧型手機上半年出貨1.36億支,與去年上半年相較大跌21.7%。更怵目驚心的是,上半年全國的財政收入(全口徑)只有人民幣13.32兆元,年減14.7%,為了維持政府運作,今年前6個月財政赤字就暴增了5兆元,而去年上半年的財政赤字才7,000億元。
中國經濟軟趴趴,計算經濟產出(GDP)的4大支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進出口貿易,前面3隻腳都軟弱無力,只靠出口產業1隻腳獨撐大局,但是最近一連串「乖離」的數據,卻讓剩下的這隻腳也搖搖欲墜。
出口貿易對中國非常重要,不只是政府稅收、勞工就業要靠出口製造業,每年5、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更經由中央銀行轉給商業銀行體系,是企業不斷倒債、銀行體系還能撐著不倒閉、「金融維穩」的生命活水。李克強總理千斤重擔壓在身上,二十大前夕的經濟運行絕對不能出差錯,他猶如頂著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