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哪一種角度來檢視,執政的民進黨都已形象受損。林智堅的論文案重創了該政黨與知識分子及年輕人之間的連結;《數位中介服務法》的發想與討論,則重創該政黨過往與言論自由的連結;柬埔寨的詐騙集團案給人一種失落感,蔡總統一直強調要「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這些人卻好像沒有感受到這份心意,以至於必須遠走他鄉、鋌而走險;疫苗採購案,儘管執政黨再三表明這中間沒有不可告人之處,然而,決策黑箱的疑慮始終維持在一種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處境。
對民進黨來說,更壞的消息是,在選舉之前,他們恐怕沒有扭轉形象的機會了。儘管來自世界各國的客人們絡繹不絕,不過,在裴洛西之後,這一張外交牌的效應正在遞減。慢慢地,國人會對這類事情逐漸無感。一旦人民無感,唯一的補救辦法便是加強與中國的對立來刺激,然而,這種做法風險並不小,執政當局務必三思。
在野的國民黨也沒好到哪裡去。副主席夏立言的一趟中國行,在政治上看來,並沒有帶給國民黨任何加分。不僅台灣人民沒有感謝他們,連國民黨內部基層對夏立言此行也是怨聲載道。由此看來,國民黨仍然是個活在過去的政黨,儘管朱立倫主席上任之後有一些改變,不過,這個政黨本質上還是相信「九二共識」可以穩住兩岸關係。問題是,要說服台灣人民再度相信「九二共識」,與說服中共放棄「九二共識」可能同樣困難。在這一點,國民黨將被鎖進永遠挨打的狀態。
如果藍綠都有問題,那麼投給柯文哲的民眾黨有比較好嗎?正是在這一點上,柯文哲的認知與台灣選民產生了落差。對柯文哲來說,藍綠越爛,他就越高興。不過,他的困境在於,他這8年來的所作所為實在難以說服大多數的選民,他一旦擁有權力,會表現得比藍綠二黨好。
一個形象受損的民進黨,一個活在過去的國民黨,加上一個令人不放心的民眾黨,這三者構成了年底選戰的畫面。看來這場選舉注定不是比最喜歡哪一個政黨,而是比哪一個政黨最不被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