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計劃》故事背景設定在不久的未來,描繪日本為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國會通過「七五計劃」,鼓勵75歲以上老人自願接受安樂死。78歲的獨居婦人阿道(倍賞千惠子飾)因高齡遭公司資遣,她也開始思考自己的餘生。
早川千繪大學時期在紐約攻讀攝影,返日後對社會狀況有深刻感觸。她接受本刊視訊專訪說:「日本人很常談論『自我責任』,認為無法對自己負責的人會造成社會負擔、沒有用處,甚至攻擊他們,我覺得這樣的日本很奇怪。」
2016年,日本發生轟動全球的相模原市殺傷事件,26歲的凶嫌拿刀闖入長照中心刺死19人,26人重傷。「凶嫌認為身障者沒存活價值,國家為他們花錢,他們卻對國家繁榮毫無幫助。不單純是凶嫌,日本社會也存在『無助於社會的人就沒存活價值』的想法,因此腦中浮現了《七五計劃》。」
籌備《七五計劃》期間,早川先接到《十年日本》製片水野詠子聯繫。導演是枝裕和監製的《十年日本》,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團隊發起的「十年國際計劃」中的一部電影,透過5部短片描繪「十年後的日本」。水野認為《七五計劃》故事背景切合宗旨,邀早川製作短片,進而鼓勵她發展為長片。
為打造符合世界水準的電影,製片水野詠子積極接洽海外製作公司。
早川前後耗時4年完成劇本,去年12月正式開鏡。《七五計劃》是她的首部長片,但日本新人導演出道作品製作費平均不到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60萬元),原創劇本募資不易,製片團隊為打造符合世界水準的電影,極力爭取資金和製作時間。
製片水野積極接洽海外製作公司,促成與法國、菲律賓和卡達4國合作,同時申請到日本文化廳針對跨國合製的文化藝術振興費補助2,182萬日圓(約新台幣480萬元),再加上海外資金,將電影製作費提高至1億日圓(約新台幣2,200萬元)。
卡達的杜哈電影中心(Doha Film Institute)長年提供符合條件的海內外作品必要的資金和創意交流,製片水野因先前製作黑澤清電影《在世界盡頭開始旅行》曾獲金援,《七五計劃》也接受該中心提供的拍攝補助。
菲律賓除資金面外,考量到故事中有菲律賓移工角色,導演早川期盼在創意上也能有所交流,邀請菲籍製片蔡怡銘(Alemberg Ang)加入團隊。
早川認為,法國後製團隊成員都全力思考如何讓作品更好,在期限內竭盡所能完成。
此外,早川和水野為提高《七五計劃》電影後製水準,希望能在歐洲進行,在接觸數家歐洲製作公司後,法國Urban Sales旗下的Urban Factory表達高度興趣,雙方決定合作,更請到曾入圍坎城競賽片的《全面開戰》剪接師Anne Klotz協助。「日本電影大多受限預算,連帶影響後製混音、剪接及調色等細節,進而影響作品品質,這也是我和水野決定到法國做後製的考量。」早川認為,法國後製團隊成員都全力思考如何讓作品更好,在期限內竭盡所能完成。《七五計劃》在坎城影展榮獲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肯定,證明作業環境對創作者的重要性。
《七五計劃》以日本的高齡化社會為故事出發點,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令和三年版高齡社會白書」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日的高齡化率已達28.8%,為全球最高,平均10人中就有近3名年過65歲。
早川編寫劇本時,實際拜訪看護人員,她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少長者會把想早死掛在嘴邊,但並不是真的想死,多是因為寂寞、沒錢等理由,主要是心靈上的空虛,促使他們說出這些話。」她將長者的孤寂反映在劇本中,跨國團隊也很有共鳴,「儘管故事舞台是日本,但團隊成員都認為高齡化社會是各國必須正視的問題。」
片中菲律賓移工瑪利亞一角,除寫實刻劃日本大量雇用外籍看護的現況,早川也希望能喚醒日本人的意識。「我印象中的菲律賓人與家人連結很緊密,在日本的菲律賓人彼此間也有著強烈的互助精神。反觀日本人則較冷淡,需要幫助的人也因不想添麻煩不敢開口,但我深信互助精神、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曾存在,才會加入這個角色做為對照。」
《十年日本》殺青後,監製是枝裕和曾向導演之一的早川表示「未來拍片需要建議,隨時找我」,但早川完成《七五計劃》時,是枝已飛往韓國拍攝《嬰兒轉運站》,直到今年2作品都入選坎城影展,早川才有機會將自己的首部長片介紹給是枝。
早川說:「我和是枝導演聊到,這2部作品在相同時代誕生,並且認知到相同的社會問題。《嬰兒轉運站》談的是嬰兒,《七五計劃》則聚焦高齡人士,但歸根結柢,我們都是在探討社會是否有資格去衡量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探討生存價值 早川千繪
1976年8月20日出生於東京。大學在紐約攻讀攝影後,返日進入專門學校ENBU Seminar學電影。2014年畢業短片《尼亞加拉》入選坎城影展基石單元,並獲海參崴國際影展費比西影評人大獎。2022年首部劇情長片《七五計劃》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獲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