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是新冠疫情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為疫情管制升級,餐廳無法內用,外國旅客幾乎掛零,在封鎖最嚴重的去年6月,全國餐飲業單月營業額萎縮剩下383億元(正常在600至700億元之間),無數商家就此關門歇業。今年第二季雖然Omicron疫情盛行,但是衛福部已經不再清零,陳時中也卸下指揮官、跳上台北市長競選舞台。8月25日行政院院會,蘇貞昌院長特別強調,經濟部公布「7月餐飲業營業額748億元、年增76%」,成長幅度連續2個月創下有官方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然而,表面耀眼利多的背後,是去年崩盤、大量老餐廳倒下、欲哭無淚的悲劇,今年中秋節,最該做的其實是祈福祝禱,療傷癒合。
不過正如諺語所說:「每朵雲都有一條銀邊。」(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在大自然摧枯拉朽的風暴下,我們看到餐飲業冒出令人欣喜的春芽,「健康餐盒」店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新型態的餐盒沒有油炸的雞腿排骨,肉品不再醃製,用白水煮蛋替換滷蛋、滷豆干,排滿紅色、綠色的蔬菜,飯量減少,增加地瓜根莖類,用橄欖油替代沙拉油,而且油量大減。
科學計算的健康餐盒兼顧健康、美味、少油、少鹽、多纖,吃得少卻更有飽足感,還能穩定血糖,避免脂肪囤積,台灣的「國民便當」,從炸雞腿飯轉型升級為水煮嫩雞胸,主流便當在疫情肆虐期間改頭換面,國民餐飲品質大升級。
健康餐盒在上班族聚集地巷弄周邊逆勢崛起,外送平台foodpanda日前公布「疫後關鍵報告」,發現新型態的健康餐盒在疫情期間增長超過3成。由於健康餐盒店只需要中小坪數的店面,以外帶與外送為主,固定成本低,單價又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健康餐盒店為8、9年級族群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經營者也都是具有財務觀念與網路技術的年輕創業者,整個新興餐盒的產業鏈,從上游到生產到服務到消費者,都由年輕世代主導,令人欣喜。
不只是中小型的健康餐盒店,攸關下一代體能的學校營養午餐、或是隨著疫情復甦而增長的交通事業團膳,還有統一、全家、全聯等大型通路也投入巨大資源,一起打造健康餐食的主流趨勢,這是整體餐飲業結構轉型升級、國民福祉提升、而且不用耗費政府財政補貼的多贏成果。多雨、多地震、多災難的台灣,總能在大自然的挑戰中找出新的活力,值得為我們自己拍手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