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他們得到奧斯卡獎,是因為指導老師保羅戴貝克(Paul Debevec)持續向主辦單位遞案申請,被退件過兩次,第三次才成功。馬萬鈞說:「一年頂多幾十個申請案,他們一定要(從中)選擇,假設會選10個,那中獎機率就很高了。」
他認為台灣可先藉由成立影視相關的專業社團,接軌國際。例如他是好萊塢視覺效果協會(Visual Effects Society,簡稱VES)的成員,該團體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會,包括紐西蘭、加拿大、英國、法國和印度等。
馬萬鈞說:「有些人講技術接軌,但我覺得這是次要的事,技術可遇不可求,要看有沒有天才、有沒有錢去開發,但social networking一定可以做,否則很難打入這個行業。」他認為台灣一定有技術,只是欠缺人脈資源,未來國際社團若能在台成立分會,打好關係,本地從業人員也可以提出申請各式相關獎項,「而且這個獎可能很好得。」
成立分會需要什麼條件?他以VES為例,只要當地有50名會員成員就可以成立,此後總部會提供辦活動的經費,例如試映會或聚會交流。此外,VES也會設立獎項,頒獎給優秀成員,馬萬鈞認為這代表來自同業的認可,非常重要。
至於申請入會者需要兩封推薦信,且要提交作品。他相信在台灣湊齊50名會員不難,只不過每人每年要付新台幣6,000元會費,大家是否有意願。畢竟協會運作需要經費,包括就業補助等,也有其他福利。例如可免費看Netflix,「如此一年可省掉逾半的會費」,由於需經過審查才能加入,申請者也要具備一定的資歷,若獲選也算是肯定與榮譽。
馬萬鈞一心想在台推動成立VES分會,甚至天馬行空發想:50個人的年會費總計新台幣30萬元,假設政府初期願意先補助2年、共60萬元,讓50個菁英申請加入,並順利成立東北亞第一個分會,與國際交流,「之後如果大家覺得有好處,就會(願意自掏腰包)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