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都很熟悉的黃蘿蔔,原來是日本的醃菜「沢庵(takuan)」,據說是由江戶時代的名僧澤庵宗彭發明而得名。最原始的做法是用發酵的米糠醃蘿蔔,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淡淡的黃色,但因為糠漬法曠日費時,商業生產的做法都是添加黃色色素。
在家醃黃蘿蔔,不用從養米糠做起,只要準備簡單的調味料,加上中藥店就買得到的山梔子,照樣可以醃出漂亮又健康的黃色。其實也有人會用薑黃當色素,但我覺得薑黃畢竟屬於辛香料,多少會影響成品的味道,所以選擇山梔子。
黃蘿蔔食譜
- 白玉蘿蔔⋯⋯1條
- 糖⋯⋯100克
- 水⋯⋯150克
- 米醋⋯⋯120克
- 鹽⋯⋯2大匙
- 山梔子⋯⋯10顆(約10元)
- 昆布⋯⋯1小段(若沒有可省略)
為了加速入味,蘿蔔削皮後可以切成圓片,撒上鹽抓勻靜置,逼出蘿蔔細胞中的水分和生青味。在等蘿蔔殺青的時候,可以先來煮醃料,鍋中放水、醋、糖、山梔子、昆布,煮到砂糖溶化、湯汁呈現橙色後放涼備用。
蘿蔔出水後,用力擠掉水分,然後拿一個夾鏈袋,放入蘿蔔片後,倒入煮好的醃料汁(山梔子要瀝掉,昆布則可放進袋裡一起醃)。擠出袋中多餘空氣,整包放進冷藏庫,冰一個晚上,等到蘿蔔變成鮮黃色就可以吃,也可以多放幾天,會更加入味。
醃好的黃蘿蔔酸酸甜甜,配粥、配滷肉飯都很搭,也可以當成包壽司的料,配烤肉也很解膩。這裡要順便賣弄一個小知識,在日本的小料理店,端出來招待的黃蘿蔔片數會因地域而異。據說因為過去江戶是武士社會,三片黃蘿蔔(三切れ)諧音切腹(身切れ),所以在日本關東的日本料理店,端出的黃蘿蔔都是兩片;而在關西一帶,反而因為三這個數字跟三寶(佛、法、僧)有關,覺得很吉利,所以關西的黃蘿蔔都是三片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