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發起,一年一度的MIH Demo Day 11月8日登場,最大亮點莫過於那台略帶可愛又科技感十足的小型電動車A-Segment,而令人驚訝的是,A-Segment竟將在2023年端出原型車,2025年正式量產,打破汽車業慣例。
外界好奇MIH才成立1年多,為何能快速打造一台車?對此,MIH執行長鄭顯聰語帶興奮地向本刊透露:「數位分身厥功甚偉,因為比起傳統造車需5到10年時間,透過數位分身協助,2到3年便可解決!」
數位分身小辭典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就是將真實世界的對象「數據化」(例如飛機、工廠、城市、人體),將其對接到虛擬空間模擬造出1個分身,大大縮短生產時間、降低成本、提升效能,因此又可稱為數位雙胞胎、數位孿生,是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相融合的完美範例。
鄭顯聰口中的數位分身,指的是將現實世界已有的物體,於虛擬世界中打造出一模一樣的分身,二者間數據資料即時連動,藉此達到縮短開發時程、提高設計效率;不僅如此,數位分身還能達到縮短生產時間、降低製造費用等效果。他舉例說:「若車壞了,有了數位分身,遠端工程師也可協助現場人員檢修,節省時間和成本。」
達梭系統大中華區技術總監馮升華說道,現在無人車最大的疑慮就是安全性。無人車需要跑多少公里,安全性才能被認可?根據美國科學家計算,需要跑170億公里不出問題才安全,但這對於無人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透過虛擬概念的導入,將讓不可能化為可能。馮升華補充說明,在虛擬世界中打造出公路、城市、環境(光照明暗度、濕度、風速),與周邊車況、人流的空間,在裡面不斷地測試無人車,取得有用數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避免出錯、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加速造車速度。
當然,數位分身的好處還不僅止於造車上面,包含智慧城市、智慧工廠、醫療(新藥開發、手術模擬)、能源,甚至是家用產品都有它發揮空間,未來產業前景光明。專家表示,「數位分身」可以是非常、非常複雜的虛擬實境,也可是平易近人的日常應用,如自動清潔地板吸塵器,其實它就是「無人自動駕駛車」的微型應用。
根據 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位分身市場規模約31億美元,2026年將大幅成長到482億美元,換算新台幣產值高達1.4兆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58%,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