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谷歌入股Saule,專家表示,Google看好電子紙標籤需求,而以往電子紙需靠鈕扣電池發電,導入鈣鈦礦電池後,可利用室內照明光自供電,並透過Google上雲隨時編輯電子紙標籤,達到節能、有效率的物流管理。
不只波蘭,工研院綠能所組長林福銘告訴本刊,英國牛津大學成立的牛津光伏,也獲得當地政府基金大力支持發展鈣鈦礦;此外,鈣鈦礦電池發明國的日本,東芝(Toshiba)、松下(Pasonic)等大企業已積極籌組聯盟,去年9月,西日本鐵路公司(JR West)更宣布今年上半開工的梅北車站,將規劃設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展示看板。
不過,林福銘觀察,鈣鈦礦目前最積極、喊最大聲的仍是中國,尤其這十年來,在中國政府的補貼與龐大內需帶動下,中國太陽能產業已大到一定規模,相關業者賺到錢後,在新材料的研發也不手軟,仍是不可輕忽的勢力。
林福銘進一步指出,主流的矽晶太陽能發展超過60年,轉換效率已達物理極限,過去陸續都有不少新材料被發現,希望能有所突破,其中,第二代化合物的銅銦鎵硒(CIGS)、砷化鎵(CaGs),效率雖高但成本貴;後來的有機太陽能或染敏太陽能,成本雖低但效率不佳,無法成為主流,但鈣鈦礦與矽晶互補性高,不但可以單獨使用,還能幫矽晶一起搭配拉高轉換效率,是勝出最大關鍵,然而,這個材料類似湯湯水水的溶液型態,易造成基板薄膜較不均勻且粗糙等問題,導致使用壽命、穩定與可靠度等效能仍待克服。未來,誰能從材料端率先突破,誰就能掌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