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關於我和鬼》性向錯置逗趣 三階盲測瞄準行銷打擊點

mm-logo
娛樂
故事從許光漢(右)因撿到紅包被迫舉行冥婚展開,以動作喜劇為基底,結合靈異、犯罪等元素。(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故事從許光漢(右)因撿到紅包被迫舉行冥婚展開,以動作喜劇為基底,結合靈異、犯罪等元素。(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國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動作喜劇類型為基底,結合靈異、犯罪、同志等元素,描述直男刑警被迫與同志鬼冥婚的故事,由許光漢、林柏宏與王淨主演。
監製金百倫與編導程偉豪擴充《緝魂》《當男人戀愛時》以來累積的經驗,以大量排練、虛擬攝影棚特效技術、三階段約800人次的盲測等方式,提升品質,研擬精準的行銷攻略。
2018年,金百倫擔任第一屆「野草計畫—編導新秀創意戰」評審,在300多件作品中一眼看到賴致良的原創故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故事可以用一句話引起懸念:『一個衰小直男、誤打誤撞撿了紅包,被迫與同志鬼冥婚。』這種吸睛特質,深具商業潛力,我抓著程偉豪導演哇哇叫說,太有趣了。」於是兩人一起開發。
監製金百倫(右)與導演程偉豪(左)在電影拍攝與行銷上不斷嘗試新方法。

找出吸睛劇本 金百倫

政大地政系畢業,曾任聯聯看娛樂總經理,現任金盞花大影業負責人。監製電影《當男人戀愛時》《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影集《池塘怪談》。擔任電影《緝魂》編劇,與程偉豪、陳彥齊共同入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磨出喜劇節奏 程偉豪

台藝大電影研究所畢業,導演電影《紅衣小女孩》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緝魂》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以及《目擊者》《紅衣小女孩2》《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影集《池塘怪談》入圍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監製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從鬼片到懸疑動作片都有不錯成績的程偉豪,一直想嘗試喜劇,他認為,「原故事大綱的概念吸引人,有角色反差與衝突,但發展為電影得重新設定建構。」因此邀請有劇場、喜劇電影編劇經驗的吳瑾蓉合作,一起激盪,擬出劇本骨架。「我希望內容時下一點,從『直男』面對『同志』的二元對立為劇本最初的方向,主軸是由偏見到理解的過程,還牽涉一些職場與生活議題。」
金百倫表示:「性向錯置是趣味的來源,所以更加強化,把故事大綱中走衰運的清潔隊員,變成鋼鐵直男的刑警;另一同志鬼則陰柔纖細、關心社會環境。兩位男主角反差越鮮明,衝突喜感就越多。」不過第一稿完成後,金百倫與程偉豪覺得說教感較重、太嚴肅,調整時一度進入撞牆期。幾經思考,決定放下探討議題的包袱,回歸角色與喜劇的核心。
片中的鋼鐵直男許光漢(右)與同志鬼林柏宏(左),因角色反差的設定引發各種衝突趣味。(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最重要的是讓觀眾看到兩個看似衝突的角色,一起完成同志鬼的遺願,發現各自的成長與包容。」程偉豪替劇本定調後,透過排戲,重新演繹編劇筆下的幽默話鋒、趣味橋段,並在實際拍攝時,加入他感興趣的靈異、犯罪、懸疑等類型元素去翻玩一下。例如:疑神疑鬼的主角拉開浴室的鏡子,是恐怖片手法;刑警中出現內鬼,增添犯罪懸疑色彩,但最終不脫離喜劇。
劇本先設計骨架、血肉就靠演員一搭一唱練成默契,到現場再即興調整。
劇本將近完成階段,開始物色演員,主角許光漢、林柏宏都是首選,但兩人私下狀態卻與角色有落差。程偉豪笑說,「剛開始覺得死定了,怎麼找兩個有距離感的演員演互動強烈的喜劇?但到排練階段,完全改觀。」
林柏宏(右起)與許光漢在拍片現場與導演程偉豪、表演指導百白討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讀本之外,原本排三堂課做喜劇開發兼排練,但第一堂之後,我決定增加為十堂課。讓兩位演員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角色,透過排練慢慢挖掘與確認,逐步排出所有互動過程。」這是程偉豪拍片以來第一次嘗試大量排練,對戲劇的掌握、演員表演的能量,都產生關鍵影響。
蔡振南(左)化身販毒的黑道大哥,耍狠不忘搞笑。(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程偉豪認為,喜劇最重要的是節奏,節奏來自動作與對白的丟接球。透過百白、大鶴兩位喜劇演員替許光漢、林柏宏上課與排練的過程,建立每場戲丟接球的方式,產生不同於劇本的效果,甚至更上層樓。
「喜劇有一定的設定,先設計骨架、接著血肉就靠演員一搭一唱練成的默契,到現場以此為基礎,即興調整,要更瘋狂或更寫實一點來堆疊出節奏。」排練雖辛苦,但程偉豪到剪接階段才發現,表演品質更好、選擇更多。
全片製作與行銷費為6千萬元,有限預算下,片中前段的飛車追逐戲,是程偉豪亟欲練習、施展的部分。
使用「投影車拍」技術後,戲裡王淨(左)與許光漢(右)彷若真實開在道路上。
LED虛擬攝影棚在台灣尚未普及時,程偉豪就在《緝魂》以布幕進行「投影車拍」,趨近國外LED虛擬製作的環境,但當時投影內容需另外實拍。到了《池塘怪談》,嘗試以Unreal引擎製作3D投影內容,《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更全面使用,除以「投影車拍」進行對話文戲,還加入動作武戲—飛車追逐。汽車「內」的背景投影,可照期望做出台灣3D地貌場景和天氣光感;汽車「外」則使用Unreal引擎製作全CG飛車場面。
王淨(中左)與許光漢(中右)飾演警局同事,在LED虛擬攝影棚內拍攝開車戲,捕捉兩人的表情、反應。(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要拍出一氣呵成的追車動感,得先確實分鏡,在虛擬攝影棚拍攝演員的表情、反應,同時特效團隊要研究、模擬每個鏡頭中的開車方式、如何撞車等,8人團隊將近一年才完成這場戲。程偉豪說:「這是技術性的突破,開發出新模式,台灣創作者可以有更大的創作野心、更天馬行空一點。哪怕是一場小追逐,多加2、3顆這類鏡頭,視覺感瞬間不一樣,值得一試。」
盲測結果影響從花絮、前導預告到正式預告的選擇,更快找到重點。
為以最佳版本打動主要觀眾,金百倫與她在內的4人小組安排三階段盲測。第一階段盲測有3場、共150人,目的是幫助導演從3小時左右的初剪版,縮減到約2小時,並先邀對電影內容可能很敏感的特定族群受測,例如片中談同志,同志觀眾反應如何?小組自臉書、IG等發文過濾人選,再從映後問卷及導演與受測者的訪談,讓故事更聚焦。剪出幾近定剪的版本,進行第二階段盲測再做微調與最後確認。
團隊在北、中、南等地區針對不同族群舉辦盲測試映,依問卷結果做行銷依據。(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第三階段的行銷盲測,先4大影城協助發送受測問卷,蒐集6千個樣本,從問卷受測者的IG發文篩選約600個目標客群,分北、中、南地區,每區就觀影喜好分5類族群,以不同地區、族群盲測的反應做為行銷依據。
程偉豪指出,「盲測結果排名前面的笑點,影響從花絮、前導預告到正式預告的選擇,更快速找到重點。」觀眾有感的部分,行銷時可強打或避開。金百倫說,辛苦花幾千萬元拍成的影片,在上映前最後一段路應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走得更確實。「如果上映後才發現問題,是很痛心的事。這是我們做盲測的動力與初衷,它提供更客觀的看法,也成為非常重要的定心丸。」
蔡依林(後排左)演唱的電影主題曲〈親愛的對象〉MV,由殷振豪(前)執導,王滿嬌(後排中起)、林柏宏主演。(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