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全球半導體版圖,生產製造重鎮座落於台灣、日本、南韓等少數幾個國家。張忠謀分析,有這樣的產業樣貌,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做的事情有競爭優勢。雖說無法細項討論,但他強調,在這之中最重要的是人與國家的工作文化。
張忠謀接著說道,在晶片製造業,因為機台設備昂貴,需要讓機台全年無休的工作,隨便停工幾個小時,都會墊高生產成本。他舉例,如果設備半夜一點故障,在美國的話可能會等到隔天早上八點才有人修理機台、重新復工,但如果在台灣,半夜兩點就會修好。
張忠謀用一個台灣真實發生的情境補充說明,在台灣工程師、技術人員在半夜一點於熟睡中被電話吵醒,通知機器故障的同時,就會立刻起身穿衣服準備出門。此時,技師的太太詢問:怎麼了?技師回應是機器故障問題,太太就會回去睡覺,不再說任何話。
「這就是台灣技術競爭力」,張忠謀再三強調。他表示,台灣有很多技職學校培養出優秀且專業的技師,這些幕後功臣在維護機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是形成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拼圖之一。
張忠謀回憶先前在德州儀器(TI)的情景,他表示當時任職負責生產力與品質的主管。有一年,德州儀器發現一家新成立的日本晶圓廠,良率比其在休士頓的晶圓廠良率高出一倍,在深度了解後,發現問題出在「人」身上。
張忠謀提到,當時日本的作業員流動率僅有3~4%,反觀美國卻高達6~15%之多,因為美國根本找不到有經驗,可以修理高度精密設備的人員。而在日本,卻可以找到技職學校畢業學生,能訓練且樂於接受訓練維護半導體機台。於是,在日本這些新的機台,持續上工的比例高達98%,於美國卻只有60%。
「機台壞了後,幾乎沒辦法做,你就會發現庫存會出現問題,這是製造業基本原則」,張忠謀一語點出半導體製造的基礎原則。
不過在製造外,張忠謀也點出美國在半導體的優勢。他提到,美國最大的競爭優勢在IC設計和IC設計服務公司,全球排名前五大IC設計公司都在美國,而這些設計工程師接近終端市場,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還是享有IC設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