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07:58 臺北時間

【鏡評】全球新創寒冬

mm-logo
時事
最支持新創融資的矽谷銀行(圖)、Signature倒閉,對新創產業打擊甚大。(達志影像)
最支持新創融資的矽谷銀行(圖)、Signature倒閉,對新創產業打擊甚大。(達志影像)
千萬不要以為新創公司找不到資金,跟你我無關!如同看到老鷹在天上盤旋,就知道下方的森林有豐富的生物鏈,在你家旁邊的公園看到螢火蟲,就知道這裡是無農藥、水質好、無光害的有機環境一樣,新創產業是經濟榮枯的重要生態指標,美國矽谷、以色列、北歐、印度、東南亞,以及過去的中國,這些新創獨角獸聚集的國家,都有活力十足的經濟與金融產業鏈。
不幸的是,全球新創產業正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2023年的第一季剛剛結束,彙總各國對於新創企業吸引資金的統計,只能用「嚴寒」二字形容。今年第一季新創產業獲得的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暴跌了53%,僅有760億美元,其中還有165億美元來自微軟的二個超巨大投資案,包括以100億美元投資最火熱的ChatGPT開發者OpenAI,以及65億美元投入金流公司Stripe。
也就是說,扣除微軟公司這2個超級巨大投資案後,今年第一季全球新創公司獲得的資金不足600億美元,只剩下去年同期的37%;還有,不論是草創天使期、成長期或上市前的成熟期,新創每一個階段的投資金額都腰斬。此外,不幸又遇到矽谷銀行、Signature等最支持新創融資的銀行倒閉,猶如切斷了新創產業賴以續命的資金源頭,新創產業寒冬中再遇乾旱。
還有,大家還記得前幾年獲得眾人追捧的「空白支票上市公司」(SPACs)嗎?在量化寬鬆的美好年代,投資人只要看到SPACs在募資,不用細看法律文件,就捧著現金追逐的榮景也已一去不復返。如今,許多剛剛完成SPACs借殼上市的新創公司,掛牌交易不到1年就破產、下市,更多已經從股東拿到資金的SPACs,因為就算賣殼也賺不到錢,索性把錢都歸還給股東。SPACs是新創公司快速高飛的翅膀,如今這雙翅膀軟弱無力,斷送許多新創公司的發財路。
全球新創過寒冬,缺乏後續資金、大量裁員與轉售的現象,猶如天上的老鷹、樹下的螢火蟲大量消失,對台灣發出二個重大訊號:第一,對於不是新創產業的投資人與企業主,美國聯準會升息的「擠泡沫」還沒終了,重傷的新創產業短期內不會立刻恢復元氣,這波全世界的經濟大調整,時間可能會很長,大家最好把過去2年股價動輒翻倍的記憶徹底刪除,準備迎接平凡無趣的投資報酬率。
第二個訊號則是給台灣新創公司,我們的創投產業規模小、財務又保守,不在暴風圈內,反而有利。矽谷等地的新創寒冬,對台灣來說正好是去矽谷撈人才、搶智慧財產權、甚至海外併購的好機會。悲觀的人看到烏雲密布,樂觀的人則看到烏雲邊緣透出的銀色光芒,矽谷與東南亞的寒冬,反而是台灣新創壯大的機會,就看如何把握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