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4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內容場域多管齊下 沉浸式體驗開發潛在商機

mm-logo
娛樂
《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以全沉浸體驗展的方式呈現台灣之美,圖為合歡尖山。(双融域提供,馮業輝攝影)
《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以全沉浸體驗展的方式呈現台灣之美,圖為合歡尖山。(双融域提供,馮業輝攝影)
沉浸式娛樂體驗在全球快速崛起,面對新興產業浪潮,台灣也積極投入內容開發和場域經營,探索永續多元的商業模式。
由科文双融集團打造的全沉浸數位展演空間「双融域」,為科技與娛樂相關產業提供跨域合作的平台,定期推出自製展演作品;專長多媒體沉浸式內容的紅然公司,近期跨足經營華山文創園區「魔術方塊」劇場,攜手創作者打破領域和產業界限,開發潛在商機。
近年沉浸式互動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開拓娛樂、文化和藝術展演的多元面向。為了打造新型態產業的經濟規模,身兼內容製作的場域經營者應運而生,他們不僅創作自有IP,也跨界尋求展演合作夥伴,多管齊下嘗試各種商業模式,探索產業發展的利基。
科文双融集團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與法藍瓷總裁陳立恒號召成立,耗資新台幣逾千萬元打造「双融域AMBI SPACE ONE」,占地260坪,座落於台北101大樓,是全台首創5G+4K的全沉浸數位展演場館。成立宗旨為打造常設性科技藝術商演平台,協助台灣文化內容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從發想到完成耗時逾1年半,實際建置時間超過半年。
周琍敏表示,營運場域力求多元發展, 双融域主要收入為場地租金和展演票房。
双融域總經理周琍敏表示,場域的營運力求多元發展,收入主要來自場地出租與展演票房。展演空間除了舉辦國內外相關節目,還亟思跨產業合作,包括精品業者舉行結合沉浸式體驗的記者會、科技品牌新品發表會等。多元應用下,去年双融域的場租收入占年營收一半以上。
不論出租場地或展演活動,都能間接發揮平台的功能。周琍敏解釋:「每個作品內容可能需要影像和技術團隊支援,我們剛好擁有相關資源,可以協助媒介。我們也引進內容團隊,形成另一種產業運作的模式,觸發互相合作的可能。」
科文双融集團也致力開發自製內容。2021年底開幕之際,推出與當代傳奇劇場合作的全沉浸體驗展《蕩寇誌之終極英雄》,將劇場表演轉譯為沉浸式影像,開創多元的數位展演模式,於52天展期締造逾百場包場(含演出場和影像場)。其他合作的對象還包括生成藝術家吳哲宇、水墨畫家許文融等。
《蕩寇誌之終極英雄》的演員在現場與全沉浸影像互動演出。(双融域提供)
今年將推出的節目中有兩檔較為大型,包括馬來西亞新銳攝影師馮業輝呈現台灣之美的全沉浸體驗展《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以及數位轉譯藝術家江賢二的作品,打造全新的沉浸式展演。身兼科文双融副執行長的周琍敏說:「双融域的主力是各種沉浸式展演的呈現,內容製作則由科文的團隊協助,分工整合,為公司內部帶來良性互動。」
双融域下半年將為藝術家江賢二(右)打造沉浸式展演作品,年初與陳立恒(左起)、施振榮視訊討論。(双融域提供)
双融域開放給策展公司展演外國節目,場地合作之餘,亦協助對外推廣。例如2月落幕的《達文西光影藝術特展—走進大師的腦內》,周琍敏與團隊投入行銷和人力資源。由於展覽具教育意義,他們還舉辦公益場次,邀請弱勢團體和公益單位看展。
黃維韶體認到建立品牌的重要,近年與團隊投入開發原創內容。
從內容創作跨足場域經營和策展的紅然公司,2017年成立,主要營運項目為設計多媒體沉浸式作品,及自製IP內容的展演和授權。創辦人暨創意總監黃維韶透露,該公司疫情爆發前幾乎都接中國大陸的案子,累積逾50個項目,但在台灣都不能使用,「因為不是自己的IP。」
有感於建立品牌的重要性,紅然公司投入原創內容的開發。
有感於建立品牌的重要性,黃維韶與團隊投入原創內容的開發,於前年底推出首個沉浸式體驗作品《離線時區Logout Time》,製作費約1千萬元,其中文化部補助210萬元。
為了推廣沉浸式娛樂的多元型態,他們選擇在微風南山打造展演場域,期間為測試各種商模的可能性,陸續引進「守夜人」樂團、天馬劇團和薩克斯風樂手孫維廷進駐表演,也與香氛、瑜伽業者合作相關活動。近1年展期吸引約兩萬人參觀,其中有7成是首次踏入該百貨商場,在疫情期間帶來聚客效果。
轉譯自文學作品的 《迷宮書店—全境式舞台劇》,藉科技展現創作思維。(紅然公司提供)
近期在文策院牽線下,紅然公司接手經營位於華山文創園區的「魔術方塊」劇場,同時推出由詩人羅智成執導、發想自其詩集的《迷宮書店—全境式舞台劇》,製作費約1,500萬元。黃維韶表示,此作品轉譯自文學,在視覺和聲音呈現上很不容易,加上舞台的安排與傳統劇場不同,如何藉科技展現創作思維,是一大挑戰。
黃維韶(左四)與作家羅智成(右五)合作打造 《迷宮書店—全境式舞台劇》, 後者也擔任導演。(紅然公司提供)
沉浸式產業以數位聚落的概念出發,集結力量,共創產業未來。
針對新場域的經營策略,黃維韶說:「我們和文策院有共識,認為此產業是聚落形式。」希望以數位聚落的概念出發,集結眾多公司的力量,共創產業未來。場地使用上,會依時段安排不同類型的演出,充分利用場域坪效,也符合作品精神,比方白天安排沉浸式體驗展演,晚上則為沉浸式劇場演出。內容策展上則參考《離線時區》的操作案例,與不同創作者和產業合作,開發創新商業模式。
沉浸式體驗作品《離線時區Logout Time》藉跨領域的合作,例如邀請薩克斯風樂手孫維廷進駐表演,嘗試不同商業模式。(紅然公司提供)
沉浸式體驗作品《離線時區Logout Time》藉跨領域的合作,例如邀請薩克斯風樂手孫維廷(圖)進駐表演,嘗試不同商業模式。(紅然公司提供)
黃維韶不諱言,現今沉浸式體驗的展演型態多元,有些還沒有找到有效的獲利回收方式,是經營上的困難。過去2年,紅然的主要收入來自民間或政府的委製案,占年營收7成。如今開始經營華山的場域,加上開發自製IP和代理國外內容,他估計委製案收入的占比將逐年減少至5成左右。
沉浸式體驗因硬體架設成本過高,不分國內外都面臨經費問題。為帶動發展,部分歐美國家有公部門的補助或投資機制協助業者,台灣也不例外。双融域總經理周琍敏坦言,他們會申請政府補助或執行計畫,透過平台扶植人才團隊,或與學校合作研發相關技術,希望未來能產出更多內容或技術開發,吸引更多人踏進場域觀賞,擴大沉浸式體驗的市場。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