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可以從科學的角度方方面面理解表演藝術,是我們過往都不曾思考的,這個節目能夠為表演藝術提供新觀點,未來我們都能有所借鑑;雖然節目是以科學的眼睛觀看表演藝術,卻不艱澀難懂,非常有趣!它讓我們注意到,每一場演出都是理性與感性合作之下的成果!
在家追劇這麼爽,為什麼我們還是會想進劇院?
看戲、聽音樂、欣賞舞蹈,走入劇院帶給了我們無數感動與心靈洗滌。但成就一齣表演藝術作品,並不只有舞台上燦爛發光的那一刻。《表演藝術心理話》為第一檔以科學角度深入表演藝術台前、幕後各種眉角的節目,主題涵蓋廣泛又充滿趣味,例如:別小看劇場訂便當,其實裡頭大有學問;從前台接收到的客訴,可以對藝文觀眾做人格側寫;還有你想不到的瘋狂粉絲,他們的行為模式可以如何分析⋯⋯帶你從一場表演的各個環節,認識心理機制運作的奧祕!
馬上收聽!「知識好好玩」全新系列 Podcast《表演藝術心理話》:
-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44aYoZt
- Spotify:https://spoti.fi/3LeADr3
- 鏡好聽:https://bit.ly/43Z56BM
而在節目的第一集,邀請了大腦科學家謝伯讓,與主持人李承宗一同以認知心理與行為科學的實驗與研究探討串流影音盛行的現在,為什麼現場演出仍無法取代?
其中,李承宗與謝伯讓分享了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LIVELab主持的初步研究結果。LIVELab為專研現場演出對於表演者與觀眾影響的實驗室,研究人員在特殊設計的展演廳中,讓觀眾們一邊觀賞演出,一邊紀錄他們的腦波。他們安排了三個實驗組:第一組有80名觀眾一同在表演廳中聆聽現場的樂團演出;第二組同樣為80名觀眾,但觀賞的是樂團演出的預錄影片;第三組人數大幅減少、參與者散坐在各處,一同觀賞樂團演出的影片。
最後,實驗結果顯示,第一組參與現場演出的觀眾,最有可能與彼此產生腦波同步的情形,甚至還能跟表演者的腦波同步,第二組、第三組的強度則依序遞減,顯示當一群人一起參與現場演出,更有機會達到腦波同步的情形。透過訪談,他們也發現,當腦波同步的程度越高,人們也就越享受在演出當中,說明了當集體一起沉浸在實體展演中,人們所能獲得的愉悅與滿足感,會比其他模式來得更高的。除了上述實驗外,主持人李承宗與來賓謝伯讓,更以其他實驗與研究,討論到現場演出能助人提升正向心理、減少認知衰退、降低壓力荷爾蒙等等,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現場演出的魅力。
而接續第一集探討觀眾置身現場演出所產生的身、心理變化後,後續節目將由藝術行政來聊聊有趣的劇場便當心理學、由劇院服務人員來談藝文觀眾的人格側寫,以及讓觀眾親聲述說,為何人們會對表演者瘋狂,以及舞蹈家現身說法,那些看不懂的才是現代舞蹈?《表演藝術心理話》Podcast每週四播出,期待透過節目拉近大眾與表演藝術的距離,讓更多人走進劇場、音樂廳,一同感受表演藝術之美!
馬上收聽!「知識好好玩」全新系列 Podcast《表演藝術心理話》:
-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44aYoZt
- Spotify:https://spoti.fi/3LeADr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國家兩廳院
國家兩廳院是亞洲最自由開放的藝術中心,也是國際具指標性的專業劇場,無論當代或傳統、原生或外來,都在兩廳院的舞臺上共生共存,且深受臺灣觀眾青睞。共有4座室內表演空間,包含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每年進館人次逾65萬。面對全球疫情及氣候變遷的環境挑戰,兩廳院重新審視場館與藝術、社會的互動關係,從場館日常運作到節目製作模式逐步導入永續思維,藉由跨學科合作與數位工具的運用,企盼成為與社會共融、環境共生的永續劇場。亦開啟多項國際結盟計畫,深化國際網路版圖,向世界展現臺灣表演藝術多元、充沛的創作觀點與能量。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tch.tw/?locale=zh_TW
關於鏡好聽
鏡好聽(Mirror Voice)成立於 2019 年 10月,為「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平臺。以優質內容為主體,聲音為媒介,邀請各領域專家名人推出Podcast節目,並致力於有聲書的製作與推廣,以期創建一個展現臺灣當代理念和文化內容的聲音平臺。
鏡好聽App:mirrormediafb.pros.is/LY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