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早上,桃園中壢東園路的天空飄著細雨,盡管天氣微寒,絡繹不絕的賓客,卻將格斯大門擠得水洩不通,除了鍾淵化學、三井金屬、川竹電子等日商派出代表團與會、包括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MIH執行長鄭顯聰、印度駐台代表Gourangalal Das,以及歐洲知名的電池新創公司InoBat執行長Marian Bocek等人,也都是座上賓。
格斯是由董事長張忠傑與技術長葉國偉,帶領著一群曾在中研院物理所服務過的同僚們,所創立的本土電池芯公司。相較於能元科技、台塑新智能等擁有大型財團力挺的電池廠,沒有財團背景,產能規模僅有1GWh的格斯,為何受到國內外電池與電動車業者以及政府單位的重視,令人好奇。
「相較於市面上的許多電池,格斯的鈦酸鋰電池(LTO)更安全,這是中油攜手格斯合作的主要原因。」李順欽在新廠開幕致詞時點出了台灣中油(以下簡稱中油)與格斯合作的緣由,並且特別強調,1GWh只是個開始,後續雙方的合作會進一步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格斯雖以鈦酸鋰電池大型軟包技術擄獲日商的芳心,順利拿下兩家日商的代工訂單,打響名號,但張忠傑特別向本刊強調「格斯是一家技術多元化的鋰系列電池芯供應商,而鈦酸鋰只是格斯目前的主力產品之一。」
「國際上做鈦酸鋰電池的廠商很少,格斯的技術完全是自己開發,往鈦酸鋰這個方向走,台灣有機會在中日韓的夾擊之下,在全球電池市場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張忠傑展現對自家技術的信心,同時認為台廠不用砸大錢、拚產能,也能成功避開已在磷酸鋰鐵及三元鋰各擁山頭的中日韓廠商,搶下一席之地。
鈦酸鋰電池壽命長,安全性高,適合快充快放,而且耐高溫也耐低溫,種種的優勢,讓許多專家看好其未來的發展性,尤其是在儲能領域這一塊。張忠傑表情嚴肅地說,台灣政府非常希望台灣能夠在國際上,有一家電池芯的代表性公司,鈦酸鋰電池可能是個機會。
張忠傑指出,若要讓鈦酸鋰電池能夠成為儲能電池的主流,後續政府的政策可能是關鍵之一。業者不一定需要補貼,但台灣政府的政策若能推一把,嚴格落實在台灣儲能案場所使用的電池,必須在台灣本地製造,這樣格斯所生產的鈦酸鋰電池就會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