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一戴上AR眼鏡,可以很專心在病人身上,不用像以前得抬頭看著螢幕的導航;經過重組的3D影像,不只看到病患彎曲的弧度,骨頭下面的器官組織,以前要一層一層小心撥開,現在透過投射,血管、神經、肺臟、心臟的位置都可即時追蹤,我的工具到了哪裡、要走哪裡、避過哪裡,都可以即時的追蹤。」
AR解決外科醫師一直以來得轉頭、抬頭看導航螢幕的痛點,更重要的是,楊孟寅指出,透過術中導航系統還可以精準的鋼釘置入角度、位置、深度,以及即時的脊柱影像等資訊,讓植釘過程中都備感安心,尤其在大角度的脊柱,也能避開重要脊髓與血管構造精準的植入鋼釘,大幅增加安全性及減少出血量,可說是手術時間大幅縮短的關鍵。
導入AR導航,會讓臨床手術流程更複雜嗎?一點也不,以脊椎手術為例,中榮臨床教學主任謝祖怡分析,AR眼鏡搭配導航系統的技術,主要分為手術中掃描、手術中計畫、3D定位、AR眼鏡穿戴與即時追蹤顯示,通常病人在麻醉後,開始手術前,就會利用複合式手術室中的影像設備獲得即時的3D資料,只要短短約4秒,就能將3D影像資料載入導航系統內,並把病人的影像跟導航資料利用擴增實境的技術直接投射在病人的身體上,整個事前準備過程花費十分鐘,搭配醫師戴上AR 眼鏡,即可立即進行安全且直觀手術。
「對我來講,AR就是導航系統的延伸,讓我在手術過程能對組織結構更了解, 因為明確,切開的傷口可以更小,手術時間可以縮短,更有效率。」楊孟寅最後下了一個心得,認為AR讓手術中的環境與相對位置可直接投射,病灶與精密組織躍然眼前,手術操作讓醫師更能輕易掌控全局,這樣的突破,絕對是手術醫療下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