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的臺灣曾經是亞洲唱片市場的第二名(僅次於日本)、世界唱片市場的第 13 名,流行音樂研究者李律(本名李律鋒)細數當年的臺灣音樂產業,瘋狂賺錢的程度吸引了各式各樣的人才。
李律提到,1981 年滾石唱片、1983 年飛碟唱片,兩大重要唱片公司開啟了流行音樂產業的元年;直到 1995 年五大國際唱片公司(索尼、環球、華納、博德曼、百代)全數就位,臺灣正式進入國際華語市場,「1995 年到 1999 年是國語流行市場的最大值,每年產值超過 100 億臺幣。」
直到 2000 年前後,數位檔案格式(MP3)的流行,讓黃金盛世瞬間崩毀。李律提到,「居然不用一個實體的東西就能播出音樂,甚至只要靠朋友傳給你,我得到音樂的成本是 0 元。加上因為燒錄容易,盜版 CD 開始出現在夜市,兩件事情雙重夾殺,讓臺灣音樂產值折半、折半再折半。」
「下載音樂」翻轉了過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獲利回到製作公司身上的音樂販售模式,人們除了自己在網路上探索,還可以付費使用當年知名的 P2P (註)音樂平臺 Kuro、ezPeer (註)下載,雖然這些平台被唱片公司以侵害著作權的名義告上法院,但從後來的趨勢可以看到,人們從網路上獲取音樂的模式已不可逆。
2005 年 10 月,音樂串流平台 KKBOX 於這樣的年代推出。當時流行的是什麼樣的音樂?
「最後的」天王天后
從 KKBOX 的榜單中可以看到,2005 年楊丞琳以《曖昧》同名專輯裡的三首歌上榜次數排名前三,365 天每天都至少有一首楊丞琳在排行榜;不只是楊丞琳,2010 年以前的排行榜都被「天王」、「天后」佔據,如 2006 年蔡依林《舞孃》、2009 年梁靜茹《靜茹&情歌》以及 2010 年 A-Lin《以前 以後》都有三首以上的歌曲上榜次數排進前 15 名。
而男歌手中上榜次數最多的則是周杰倫。若統計所有上榜歌曲,這段時期,除了 2009 年以外,周杰倫每年都是歌曲上榜最多的歌手。周杰倫的〈珊瑚海〉、〈千里之外〉,還有自編自導自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同名主題曲,皆膾炙人口。
2007 年,《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兩大電視歌唱選秀節目挖掘了不少歌手,例如林宥嘉、蕭敬騰、張芸京;節目中也唱紅不少華語歌,例如曹格〈背叛〉發行後大約在 20-40 名,4 月楊宗緯在節目上演唱後排名稍稍提升,5 月蕭敬騰也演唱此曲、後兩人又合唱,讓〈背叛〉連續 40 天蟬聯冠軍。
2007 年集結《超級星光大道》首季十強選手的《星光同學會》專輯,歌曲上榜次數超越曹格,僅次於周杰倫、羅志祥。其中又以蕭敬騰成績最好。他的〈王妃〉創下 2009 年上榜次數排名第九、2010 年上榜次數排名第二。
訪談的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認為,蕭敬騰剛好是這個瘋狂時代的終結。KKBOX 前總裁、前文策院院長李明哲說,「蕭敬騰是臺灣最後一個 S 級歌手,再來就沒有了」;李律也認為,「在蕭敬騰之後,再也沒有所謂的大物、神級歌手」。
這裡談的並不是音樂品質、品味,而是音樂產業結構的變化,「2008 年,被稱作『天后宮』的華納唱片出了蕭敬騰的出道專輯,這是最後一個唱片公司砸大錢推出的天王級歌手。」李律說。
他提到,「當然這段期間還是有很多新人出道,也都賣得『很好』,但這個好是 30 萬張、20 萬張、10 萬張,不會是 100 萬張那種好。」
例如 1999 年的冠軍專輯是賣了 118 萬張的張惠妹《我可以抱你嗎?愛人》,2000 年的冠軍則是陶喆的《I’m OK》,銷量是 42 萬張,這在 1999 年只能排到第 9 名,而 2001 年開始,冠軍專輯的銷售量再也沒有超過 40 萬。
當然,盜版一直以來都存在,李律提到,在 CD 還沒出現之前,買不起正版卡帶的學生就會用錄音帶偷錄電台音樂;只是科技加乘了變化的速度,不只是音樂,1998 年 Yahoo 推出即時通、1999 年微軟的 MSN、2003 年無名小站推出網頁版讓「部落格」開始流行,大家黏在電腦前面的時間變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