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不願具名的醫師推測,這次寶林茶室疑似出包的炒粿條,其中的致命元凶很有可能是毒性極強的「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他表示,這類毒素多來自保存不當的發酵米及米類製品,就算食物全煮熟,也未必能避免中毒。米酵菌酸不是字面上的「菌」,而是毒素,一但入侵人體,毒素就會癱瘓粒線體引發重症,縱使只有攝入1毫克,也可能致命。
過去,米酵菌酸在中國就曾造成多起嚴重中毒案例,中毒者的跡象多是腹瀉、虛弱、倦怠症狀,一般發病症狀最早出現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則會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昏迷甚至死亡。而除了米製品保存不當外,黑木耳長時間在不良條件下浸泡,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
另外依據《TVBS》報導,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對於這類中毒者,只能給予支持療法。他建議,可以從患者的胃液、血液採檢,來釐清是否是「米酵菌酸」所導致的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