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11:24 臺北時間

寶林31例「14人驗出米酵菌酸」 5重症1人裝葉克膜、2人恐要換肝

mm-logo
時事
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目前研判罪魁禍首為「米酵菌酸」。
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目前研判罪魁禍首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延燒,引發大眾擔憂,日前衛福部在2名死者與多位個案身上驗出「米酵菌酸」,然而目前為止關鍵食材採檢結果均為陰性。今(1日)衛福部長薛瑞元前往立法院備詢,會前受訪透露31例個案中有14人「米酵菌酸」檢驗陽性,饒河街2例則是陰性;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則透露5名加護病房個案,有一人仍在使用葉克膜,2人恐怕要換肝。
薛瑞元今表示,目前寶林事件累計31個案,2例死亡,5例住在加護病房,3例是普通病房,其他人則是返家休養,檢驗的話有14件驗出「米酵菌酸」陽性,但饒河街2例是陰性沒有檢出,至於其他檢體包括3月26日他們扣回的食材、調味料等都沒有檢驗出。
20240401edi005
薛瑞元透露寶林31例個案中,14例均驗出「米酵菌酸」。
至於米酵菌酸源頭為何?薛瑞元稱還是要逐步分析,也許仍然是這一類,可能當初的粿粉已經用掉,因為採樣是新的一批所以驗不出來。另外的話對於廚師本身在烹調過程中是否有怎樣的操作導致米酵菌酸被分泌出來,也是一種可能性,這些都是要看未來的調查結果如何綜合研判。
對於先前傳染病專家何美鄉稱毒素來自中國,薛瑞元則笑答,一個毒素飄洋過海來應該不太可能,因為除了標準品外,毒素本身不是單純在實驗室製造出來,如果是在一般食物上的話,通常不會是故意添加。
20240401edi005
王必勝(右)今說明寶林茶室案件情況。(翻攝自「POP Radio聯播網 官方頻道」YouTube)
另外,今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上黃暐瀚主持的廣播節目《POP撞新聞》,也透露饒河街寶林咖啡館2例與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應屬不同事件,攝取食物也不同,目前看來案件沒有外擴,是在特定時空發生,民眾不用太擔心,
王必勝也說明,米酵菌酸作用於粒線體,和氰化物一樣是劇毒,進到人體會讓細胞很快死亡。但它要產生有3條件,其一要有特別的細菌(唐菖蒲伯克氏菌)、芽腫才會產生,其屬於土壤菌、存在大自然,只有一個亞型會分泌毒素,台灣以前沒看過,中國有相關事件但也很少;其二要有介質,喜愛澱粉類和椰子,而寶林之粿條成份為玉米澱粉;其三是22到33度的溫度、食物本身發酵等環境條件適合,屬於中性環境。
王必勝研判,粿條還是很可疑,不過檢驗結果初步看起來出現米酵菌酸是店內發生,而非供應商就有問題。至於米酵菌酸會不會是人為帶進來也不排除,目前他們也做了細菌培養看看,要等2週。
有關目前住在加護病房的5位個案,王必勝也透露病況,有一位可能可以轉一般病房,但其他4人仍昏迷,一人還在用葉克膜,另有2人肝臟損害厲害,可能要換肝。
王必勝說明,主要是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每4天毒素才會少一半,因此一直存在於體內就會有危害,業界有在考慮採取「血漿置換術」。至於個案症狀有些輕有些重,王必勝則推估跟攝食份量有關,也可能食物上的毒素分布不平均。另外米酵菌酸無色無味,目前認為存在於醬料的機會較少。
更新時間|2024.04.01 11: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