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國發基金投資台灣科技業造就「護國神山」台積電,如今文策院執行國發基金投資文化內容產業,卻因產業形態差異遇到瓶頸。蔡嘉駿分析:「科技公司透過增資上市,賺錢成立子公司後再上市,不斷資本化和全球化,但文化內容產業包括出版社、影視、經紀公司,資本額及規模小,除了國發基金難投資,有的公司也不希望政府介入當股東。」
他點出儘管台灣近來重視並熱烈討論IP議題,實際上卻因為在市場上的流通時間不夠久,輻射產業不夠全面,難以形成IP,關鍵問題也與前述有關。「台灣文化內容產業公司因規模小,經常缺乏自有資金,每開一個案子就得向政府申請補助,接著四處兜錢,即使兜到錢這幾年只能專注一個案子,難以量產。」
文策院希望幫助公司增加可運用資本,進而創造更多自有資金,長期規劃培養IP。蔡嘉駿強調:「補助可以傳承文化,但無法提升就業人口及擴大市場,如果產業每年單靠政府補助,不能算是做生意。」
提到文化內容公司上市的好處,他認為首先能大幅增加企業投資意願,解決過去企業投資人對影視產業治理存疑,不了解資金運用過程、帳目不清等疑慮,「公司上市代表產業可受監理和檢驗,讓投資人較有信心。」
再則,站在從業人員角度,公司上市後也更備受認可、帶來更高的社會地位。蔡嘉駿直言:「在台灣拍電影常給人血本無歸、賣房子的負面印象。科技業之所以能找到人才,就是因為公司上市後,有好的福利、配股配息,甚至跟銀行申請貸款額度比較高,影視業像自由業,能使用的金融工具有限,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羨慕的行業,這個問題也該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