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超級大選年,越來越多國家要保護自己經濟,加上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等問題,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經濟也從過去全球化走到碎片化。貿聯總經理鄧劍華表示,過去企業海外設廠是為了節省關稅,現在受到國際局勢衝擊,有著如美國對中國制裁一般,有一天可能不能從某個國家、某個廠商買東西的風險,這樣的不確定與不可預期的限制,突顯出當地供應鏈的優點。
鄧劍華街哲補充,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很多大公司貿聯反應無法管理諸多供應商,原本是20家廠商供應20~60種產品類別,逐漸縮短成4家業者來服務,並且會綜合評估供應商跨國供應鏈管理、碳排放等眾多因素,作為其供應商的選擇條件。
貿聯設廠足跡遍及各地,且具有製造能力,產品應用領域更擴及車用、半導體、家電、醫療、工業等市場。鄧劍華說道,應用於半導體設備較多在新加玻、馬來西亞製造,家電類則較多在墨西哥生產,為廠商量身打造當地策略。對客戶而言,可以提供好幾個領域的不同解決方案才是王道,也因此OEM(原始設備製造商)、ODM(原始設計製造商)、CM(合約製造商)的角色會越來越模糊。
而這樣跨領域的布局,其實也實際反應到貿聯的公司營運策略上,更是其成為台灣線束、連結器產業龍頭的主要原因。「除了跨不同領域,讓公司全球化更一定要走併購。」貿聯董事長梁華哲一針見血說出他的看法。
攤開貿聯的年報,可看到貿聯在1998年就收購了一家墨西哥廠,以此取得康柏電腦、飛利浦等客戶,啟動擴張國際版圖的第一步。
隨後貿聯又收購了LEONI集團的電器線束事業部、工業應用事業群,更吃下競爭對手Speedy,讓貿聯成功在北美、歐洲、東南亞、東亞等地落腳,施行在地化生產。
梁華哲表示,在這個全球化的未來發展脈絡,接下來會將重點放在北美市場進行擴張。他接著說,貿聯現在最大客戶集中在北美地區,這些客戶有強大意願希望貿聯到附近設廠。目前貿聯在加拿大、底特律、佛利蒙(Fremont)、艾爾帕索(El Paso)等地也都設廠,能滿足美國跟加拿大做利基產品,或者是新產品核准(New Product Approval, NPA)的需求。但考量到製造成本問題,北美市場的大規模製造基地將會鎖定在墨西哥。
據國際研調機構GII報告指出,全球線束市場需求預估將從2022年的114.5億美元,擴增至2030年近2544.3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9.24%。「以營收規模來看,貿聯目前在線束市場排名全球前20名。未來,透過線纜材料、線纜製造、連接器製造到整個組裝,一條龍生產線服務可望讓貿聯排名再往前邁進,希望在5年內成為世界級的一線公司。」梁華哲充滿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