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案陳巧蓉表示,《貓與海的彼端》講述面對失去至親時,如何學會放下執念。「不少有類似經歷的讀者跟我分享,看了作品後得到撫慰,讓我意識到漫畫除了有娛樂的功能,也可以療癒傷痛。」
《貓與海的彼端》由陳巧蓉以散文形式描述故事及角色形象,再由星期一回收日轉化成漫畫。故事中的少女「筱榕」因執著於想完成「可蔚」未完成的心願,曾歷經痛徹心扉的時期。陳巧蓉表示,星期一回收日以充滿意象的海浪表現悲傷情緒,收到漫畫手稿時讓她相當震撼,「星期一回收日用很多漫畫手法去渲染,讓情感表達得更強烈,是很珍貴的合作經驗。」
《貓與海的彼端》已售出越南、馬來西亞、法、日及俄文版權,蓋亞文化漫畫部資深編輯朱晏紅指出,除了故事核心情感可以跨越文化及地域隔閡獲得共鳴,星期一回收日也有其他漫畫作品進軍國際,容易吸引海外出版社關注;加上台漫近幾年漸漸打開知名度,都有助版權銷售。漫畫的成功也帶動IP跨域,於去年推出輕小說版本,「由於篇幅更長,需補足更多細節,讓內容更豐富。」陳巧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