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落地4年,今天(7月1日)一群前香港公民社會工作者發布一份長達200多頁的《「國安體制」在香港——《港區國安法》實施3年觀察記2020-2023》(下稱觀察報告),歸納分析近4000條新聞,試圖辨認《國安法》通過以來香港政府治理架構、治理邏輯的改變。
我們用加密通訊軟體採訪撰寫這份報告的團隊成員,他們不透露團隊規模、真實姓名與所在地,但仍希望向外傳遞訊息:「媒體聚焦在少數抓捕事件,但我們想要發展一個框架,去剖析國安體制具體是怎麼運作的,它像是一頭年獸,大家不敢討論,也不知道這頭巨獸長什麼樣子,我們在白色恐怖的氛圍裡嘗試揭開神秘面紗,讓大家有更多線索去找到行動和生活的空間。」
4種正式與非正式手段
觀察報告分析「國安體制」落地的四種主要手段:武器化的法律手段、加入政治審查的行政手段、跟蹤騷擾或公開批評等政府的非正式手段、以及政府架構外由親政府建制派社會人士發動的政治打壓。組合打擊下來,國安法體制幾乎方方面面瓦解了媒體出版、公民社會、校園自治、藝文表達、網路言論的社會信任空間。
中國的國安思維貫徹香港,報告梳理立法、司法、行政等治理架構如何被層層改造。例如:中央政府成立駐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直接監督香港國安工作;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本地國安政策和規劃;警務處成立「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賦予警察秘密監視人民的權力,各階層公職人員均被要求負擔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國安法體制在香港運作的結果,即便實際拘捕人數僅佔總人口極小部分(截至2023年12月,286人涉國安罪行被捕,其中156人被檢控),然而帶來的恐嚇效果滲透社會每個角落,以達到社會控制。
不願具名的團隊研究人員坦言,觀察報告從撰寫到發布都面臨很大挑戰,由於資訊不透明,即便有媒體報導也無法進一步查證追問,還有對未來風險的恐懼,「就像2019年開家長車接送抗爭者的市民,他們現在被控妨礙司法公正,是非常重的罪。以前開家長車被認為是風險很低的,現在突然立了新法,舊有的法律也會改變判刑和執行的方式。我們做這份報告,現在覺得可以,會不會一段時間之後,政府會用一個我們現在沒辦法想像的罪名去處置你?」
無所不管 說變就變
換言之,無論怎麼努力描述國安體制,它可以說變就變,無須經過討論商量。例如,港英時期制定的「煽動罪」最高刑期2年,今年三月,《基本法》第23條快速通過施行,最高刑期瞬間變成7年。煽動罪亦被香港終審法院認定是「國安罪行」,比照國安案件審理,保釋門檻嚴格。觀察報告指出,煽動罪在國安處拘捕的案件中比例逐年上升。《基本法》第23條通過後至今僅3個月,團隊成員指出,港府已用這條法例拘捕了至少11人,包括今年聲援六四的人士。
國安體制不只發生在香港本地,也外溢到全球,如長臂管轄離散港人、將外國聯繫罪犯化。研究人員指出,「這幾年有很多個人或團體受到不同程度的騷擾、跟蹤、約談,但沒辦法公開分享。香港人在做的研究或微小抵抗,不管本地還是海外,都沒辦法公開說,變成只看到打壓的那一面。」
網路空間同樣噤若寒蟬。《國安法》賦予警方審查網路的權力,若認為某些訊息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可在保安局長批准下要求本地或海外的發布人移除訊息。觀察報告指出,光是2023年上半年,Google共收到72次由港府提出的移除內容要求,其中46次來自警方,包括抗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當時Google並未真的下架,律政司便向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以任何方式傳播這首歌,在2024年禁制令成功頒下後,目前香港用戶已經不能在Youtube播放相關歌曲。
在特首李家超「由治及興」(平亂後由安定到繁榮發展,為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施政概念)的官方主旋律下,國安體制下的港人如何在盛世中保持清醒?
我們另外採訪二位曾參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Sam(化名)和Alex(化名),他們仍堅守香港陣地。
被動攬炒 一片蕭條
Sam談及這幾年的變化:「以前我們說『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就是『攬炒』(同歸於盡),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繼續街頭運動,也沒有辦法阻止政府一直審判、關押我們的手足,可是大家現在有一種復仇感,很多人去深圳消費、吃喝玩樂,反過來看到香港一片蕭條,商店一直倒,看到這個城市越來越爛,是一種被動攬炒。」
與居住的城市一起下沉,是一種矛盾的心情。Sam舉例,「前陣子政府推行垃圾徵費政策,以前很多民間團體會覺得環保是正確的,有很多民間力量教大家怎麼回收,讓香港變得更好。現在大家想要看到政府出糗,我就是要看到你推行政策的能力非常低,也不要妄想你們對我們做了這麼多可怕的事之後,還要我們民間的力量去配合你。」
Sam說整個城市瀰漫暴躁、抑鬱的氣氛,「零售業、房地產市場蕭條,股市一蹶不振,來香港上市(IPO)的公司數量下降,金融行業的投資部門面臨裁撤,餐飲業叫苦連天,政府卻加速推動大灣區融合,都不是以本地人的利益為依歸。」大灣區開發加速中國人口往香港流動,移居香港變得容易,人口正在劇烈變化。
曾在2019年遭受警察暴力的Alex說,反送中運動過去才短短五年,現在的大學生卻對於運動沒什麼概念,由於政治審查和官方宣傳,「要傳達當年的運動並不是『黑暴』(中國政府與香港警察對反送中運動示威者的稱呼),比想像中困難。」
加強「唱國歌、升國旗」
改變港人認同,教育是重中之重,校園及課堂已幾乎沒有討論政治的空間。觀察調查報告指出,據問卷調查,反送中運動的參與者有22.5%年齡在19歲以下。《國安法》通過後,為全面洗腦,教育局推行基礎教育界(高中以下)的「國家安全具體措施」,委派專人探訪學校、監督落實情況。
教育局透過法律條例和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去規範教師行為,甚至取消教師資格;刪除訓練獨立思考、討論社會時事議題的「通識科」,取而代之的是愛國教育全面滲入課程架構和歷史敘事,以及強化升國旗、唱國歌等愛國政治任務。2019年曾舉辦教育界遊行聲援反送中運動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香港最大型的教師工會,有近十萬名會員,2021年教育局宣布終止與教協的所有對話及合作,不再承認其教師培訓課程,教協隨後解散;同時,校園內頻繁的舉報加深自我審查。
Alex就有朋友在學校任教:「課堂上講話要非常小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學生會舉報他。也有家長不想讓小朋友在國安教育、沒辦法受獨立思考訓練的教育制度夾攻下成長,而選擇移民。」
愛國論述激烈改造著香港社會。Sam舉例,「這幾年六四的時候,政府在維多利亞公園搞家鄉市集、載歌載舞,變成一個很惡俗的歌舞場合。它就是要羞辱你,否定你的認知,情感記憶被抹除、改寫。」他說,很多人因為心情不好根本不看新聞,只管吃喝玩樂,假裝忘記,但焦慮與憤怒仍存在。他憂心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變得扭曲,公共討論的能力下降,會蒙蔽心中的真誠,語重心長:「要保持住對於事物的感知,要對自己誠實。」
香港本地微小的抵抗仍存在。Alex說,因為政治創傷,大家會更關心心理健康、性暴力,遇到困難彼此支持:「雖然公領域被政府佔領,我們還是努力抵抗,在私人生活圈中創造信任的空間,關心本地文化、自然環境,抗拒被鑲嵌到(港府)『說好香港故事』的主流敘事中。」2022年,李家超發布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的內宣與外宣策略。
觀察報告團隊授權《鏡週刊》刊登連結並接受採訪,他們呼籲港人「保持連結,嘗試建立信任」,並說「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都是為了未來,但我們也不知道那一天什麼時候會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