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80年代,正是園區(新竹科學園區)起飛,當時半導體蓋廠都仰賴國外歐美日大廠進行技術轉移,我們(漢科)董事長因此看到了台灣半導體設備工程本土化商機。」漢科副總林志煌在業績發表一開場,先從公司創立的始末談起。
林志煌表示,成立於1990年的漢科,創辦人暨董事長溫永宏,過往曾是聯電建廠部門廠務經理,「董事長當時看到園區高科技廠房建置,幾乎都得仰賴外商,就一直希望能把這樣的技術深耕在台灣本土。」
不過,林志煌透露,創辦人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漢科,一開始的資金僅僅150萬台幣,對比34年後的現今,漢科實收資本額來到7.3億元,員工人數擴張到現在約680人,一路走來,可說是相當不易。
正因創業規模不大,公司鎖定的領域就以利基服務為主要方向,林志煌說明,漢科瞄準了門檻不低相當重視工安的氣體管理工程來切入,這塊業務,除了半導體,也在光電、生技領域有所需求。
以半導體為例,這類氣體管路的建置,散布在半導體蝕刻、擴散、黃光、薄膜等製程,「通常製程不同,用到的氣體與原物料就不同,需要搭配的管路材質、規格也會不一樣。」他強調,氣體管路工程服務,非常講求客製化,加上特殊氣體的特性通常具燃燒、腐蝕、毒、惰性等,有一定的危險性,只要有些微洩漏,就可能對工廠產生公安風險,一旦成為客戶協力夥伴,也不容易被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民國80年代的台灣半導體生產端,特殊氣體甚至原物料也由歐美日大廠所掌握,漢科領先在外商夾縫中企圖突圍,也獲得無塵室大廠漢唐的認同入股支持,至今漢唐持有漢科13.5%,為最大法人股東。
「他們(漢唐)比較像半導體的營造業;我們比較像半導體的水電工。」談及與大股東漢唐之間的業務差別,林志煌一邊幽默著形容一邊也告訴本刊,一般來說,半導體主要工程為土建(建築)、無塵室與機電,但其實更細一點的專業分工還有消防系統、水系統、化學系統、氣體系統、廢水廢氣處理與電控系統。
由於一般大型工程與專業工程的承包模式不盡相同,林志煌強調,漢科大部分的案子仍是自己開發,僅少部分配合漢唐客戶需要一起承接,而無論如何,這波AI(人工智慧)所點燃的半導體擴產需求相當明確,「無論是先進製程或CoWos等先進封裝,擴產從國內到海外,只要有蓋廠,就有管路需求,就一定會找我們(漢科)。」林志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