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為因應航空業減碳新變革,一場盛大的活動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行,由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與來自歐洲的空中巴士高層一同簽署了「永續飛航」協議。「力拚未來新機能節省25%油耗,以及所有空中巴士飛機均可使用高達50%的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為綠色旅行(Green Travel)帶來全新的樣貌。」雙方共同在記者會上宣示。
需求缺口 商機破兆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長榮航要如此大張旗鼓地對外宣示呢?本刊調查,不同於汽車或者貨輪等大型運輸工具,可採用電池或氫能解決方案,全球航空器的減碳,目前只能從永續航空燃料著手。基於此,各國紛紛祭出添加SAF的政策,包含明年歐盟起飛的飛機,一定要加入2%永續航空燃油,新加坡規定後年開始徵收「永續航空燃油稅」(SAF Levy)。
「航空燃油未來會被要求從2%、5%、10%,必須要用非石化燃油(如SAF),像台積電為因應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的規範,他們現在都希望長榮航、華航在特定的時間點要開始導入SAF。」台塑新智能總經理暨澄灝科技董事長劉慧啟向本刊直言。
究竟什麼是永續航空燃料呢?專家解釋,SAF是一種生質燃料,可由廢食用油、ATJ(酒精轉化為噴射燃料)、藻油等製成,估計約可減少高達80%以上的航空碳排,被視為航空業減碳最有效的解決之道。目前來說,以廢食用油製成的永續航空燃料為大宗。
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數據,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6萬次商業航班在46個不同的機場使用SAF。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更顯示,全球航空業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還有約莫3.25億噸的SAF需求缺口,以每加侖SAF約5至10美元計算,商機破兆元新台幣。
主力來源 廢食用油
針對航空業積極導入SAF。「因為2025年淨零碳排難度真的很高、很不容易,除使用再生能源外,還必須將真正的減碳生活型態融入環境,才有辦法離這個目標更近,而從交通工具著手就是其中一環。」劉慧啟指出,「航空燃油雖僅占全球排碳量約2至3%,卻占所有運輸來源碳排放量近12%,如果沒改變燃料,就會一直呈現高碳排。」
既然要減少採用石化燃料,那這些高減排的SAF要從何而來呢?本刊調查,至少有3大來源,分別是廢食用油,穀物提煉及微藻煉油3大方向。其中,廢食用油仍是目前的主力來源。「採用廢食用油為原料,是因為它和現在的石化煉油生產程序接近(類似),較容易製造。」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透露。
「永續燃料現在很熱門,就連日本3大石油公司也開始建廠生產永續燃料。」台灣廢食用油回收再製龍頭承德油脂總經理王明瑞,興奮地向本刊表示。「目前量產規模較大的是荷蘭石油公司奈斯特(Neste Oil),而中國、美國、歐洲的石油公司也開始生產,全球都還在起步階段。」
王明瑞分析,對於廢食用油的需求,美國最高,一年向中國進口約兩百萬噸,而日本則是2、3年後才會蓋好廠,但已經有先行部隊來台調查廢食用油狀況,就連新加坡也來台詢問。
目前承德油脂已將廢食用油提煉成生質柴油,做為汽車相關載具的燃料,成功打進歐洲、荷蘭、西班牙等海外版圖;下一步,就要鎖定SAF技術。「去年底與中油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協助處理廢食用油原材料做為SAF用途,不過現在才剛開始進行調研階段,尚未生產。」王明瑞透露。
最大障礙 價格高昂
航空業雖想大量採用SAF,但高昂的價格仍是最大障礙。「SAF發展只有7年左右,目前使用量約1%,價格卻比航空燃油貴3倍。」盧智卿一語道出SAF的現況。「要滿足SAF的需求卻是遠遠不夠,拓展新料源勢在必行。」
因此,美國採取以玉米提煉出ATJ的方式,作為SAF的新選項。「生質酒精比一般汽油低46%碳排放量,預計2030年可比汽油少70%碳排放量,到2050年即可實現零碳排。美國已將生質酒精納入SAF中,以低稅方案推廣。」盧智卿說。
大力推動玉米酒精的同時,美方也把技術帶到台灣,日前與中油簽署「生質燃料技術交流與推廣合作備忘錄」。雙方初期將進行技術交流,由美方提供中油建廠生產評估;中期則協助媒合技轉,包含ATJ生產、協助廠房建置(如投資額、實驗數據蒐集等);長期則是實現台灣生質酒精國產化。「只要是澱粉類的農作物,就有機會做成酒精,台灣盛產稻米,有過剩狀況,未來可作為生質燃料原料。」盧智卿說。
有別於玉米酒精,新創公司澄灝科技另闢蹊徑,從微藻切入提煉藻油切入SAF市場,並於去年2月成功取得台塑新智能投資,成為台塑集團的一員。
看中微藻 複製成長
台塑新智能之所以看中「微藻」,源自於它的製造特性,能完全解決料源不足的問題。「就如同生理細胞複製一樣,剛開始只有10萬個(細胞),14天之後有50億個(細胞);而微藻也是如此,可以一直複製成長,且成長過程(除了特定藻種外),還能吸二氧化碳和氧氣。」劉慧啟生動地譬喻。
劉慧啟表示,「今年3、4月,政府、航空公司都一直來找我們,想了解微藻做出SAF的機會。」澄灝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微藻,現在已找出能提煉出5成以上藻油的藻種,背後又有台塑石化的配合與支持,於油的驗證、混合,甚至是量產上都更具優勢。
話雖如此,劉慧啟坦言,目前微藻發展仍屬早期,在成本上相對較高,但若產品發展達規模經濟,相信成本將能媲美現在的廢食用油開發。
不管是哪條路徑搶攻SAF,專家表示,台灣能源約有98%仰賴進口,若未來能國產化廢食用油外的SAF原料,如玉米酒精(稻米酒精)、藻油等,並導入到產業鏈,即能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也增添淨零碳排的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