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由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新創公司Neuralink,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首次在癱瘓患者腦部植入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在醫療、科技業掀起熱議。首位受試者諾蘭.阿博(Noland Arbaugh)只用腦「想一下」,未動一根手指就能玩西洋棋,令人嘖嘖稱奇。
晶片入大腦 思考成真
「只需要思考,就能操控手機、電腦甚至其他東西,裡面沒有任何眼球追蹤的技術,單純來自於你的想法。」馬斯克日前在X平台(原推特)張貼一段影片,針對這款植入人腦、名為「心電感應」(Telepathy)的晶片發表言論。
他請網友們想像,若為漸凍症所苦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可以用Telepathy與人溝通,相信會對其研究有更大的幫助。如今,第2位受試者也準備將這款晶片植入大腦,「Neuralink目標在今年內為10位受試者植入晶片。」馬斯克語氣堅定地說。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器官,時時刻刻都在活動,所謂的腦機介面就是透過感測、電腦、晶片來測量大腦活動訊號,並分析訊號的意義給予回饋。」長期進行相關研究的陽明交大醫學系主任暨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楊智傑指出,傳統多使用腦波儀記錄腦波訊號,但Neuralink省略這些步驟,直接讓晶片在腦裡面接收訊號、再將訊號送出。
這項將晶片植入人體中的革命性里程碑,為何會掀起各界高度關注?「因為它可以拿到最乾淨的腦波。」陽明交大教育研究所教授段正仁向本刊分析,一般是從頭殼外面擷取腦波,Neuralink則是將頭殼打開,將電極植入腦袋裡,少了頭殼的屏蔽,訊號會乾淨非常多。
新創瘋研發 前景看俏
段正仁說,頭殼是一個非常不良的導體,會使大腦內的腦波訊號衰減將近1,000倍,這也是Neuralink急著將電極植入腦袋裡的原因,因其接收到的訊號可以好1,000倍,應用起來也變得更容易。
「你可以想像成一個房間裡有好多人在講話,我想知道大家在講什麼,直接闖進房間裡就能聽到大家講話(如同將晶片植入大腦),但這就是直接侵入人家的房子,被抓(副作用)的風險比較高。」宏智生醫共同創辦人劉益宏比喻。
劉益宏進一步表示,非侵入式的腦機介面方式(如腦波儀或穿戴式),就像是站在房子外面、嘗試去聽室內的人的對話,雖然可能聽不清楚對話內容,但或許還能分辨出裡面是在吵架還是在唱歌,進而判斷並給予回應。簡單來說,越靠近聽得越清楚,訊號也越穩定,相對的風險也就越高。
不僅有馬斯克看好腦機介面發展趨勢,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也正積極投入,旗下Bezos Expeditions投資的新創Synchron,就是採半侵入式植入手法將BCI裝置放進人體,「它的做法就像裝心臟支架一樣,從頸部靜脈將電極植入到裡面(大腦皮質),相對地安全性會高一點,醫師在手術的學習曲線也不會太高。」宏智生醫技術長翁昌新說。
據了解,Synchron結合AI功能,讓患者能以意念控制電子設備,等於讓患者得以「開口說話」,因癱瘓失去行動和語言能力的病患,若可用文字重新與外界交流,社交能力將大大提升。
台廠腦波儀 打入國際
本刊調查,不僅歐美及中國等新創公司積極發展腦機介面技術,台灣業者也未缺席,如仁寶集團旗下子公司宏智生醫,用腦波儀加上AI軟體平台切入腦機介面相關應用市場,聚焦於憂鬱症診斷等用途,公司成立才5年,腦波儀就成功取得台灣食藥署及美國FDA醫療器材許可證。
而晶片方面,成立於2018年的腦機介面新創生奕科技,則致力於研發生醫晶片以及穿戴型的神經調控(Neuromodulation)技術。
「我們的晶片實際上跟Neuralink的晶片差不多。」生奕營運長黃新權向本刊表示,其晶片目前僅用於動物實驗儀器,來觀測腦波特徵與神經電刺激器對神經訊號的影響,從而了解未來若用在人體上,腦內晶片放在什麼位置的調控,對疾病真正有幫助。
生奕攻助眠 穿戴監測
從實務來看,黃新權坦言,侵入式腦機介面的人體試驗需要高昂資金,費用至少幾百萬到上千萬美元,商轉仍有段長路要走,目前會先以動物實驗,再將驗證出來的模型(結果)應用到非侵入式設備上進一步驗證,或提供一些晶片模組的客製化方案。
神經科技新創Emotiv,便以自家穿戴設備與奢華時尚品牌YSL合作,利用腦波圖(EEG)判斷人的情緒起伏,評估受測者聞到哪種香水味道會有愉悅的感覺。另外,新創公司Neurable則使用有腦機介面的耳機,讓使用者在聽音樂時,也能用腦波訊號辨別專注力。「生奕則是聚焦睡眠監測的穿戴裝置,透過腦波訊號的特徵,評量睡眠狀況、疾病檢測等應用。」黃新權興奮地說。
「睡眠分析、判斷一定用腦波圖最準,我們沒要主打睡眠分析、判斷,而是主打『幫助入睡』這一塊。」黃新權語氣堅定地說。比起市面上的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最多就是在睡眠時評估使用者的深睡時間、睡眠分數,但對入睡困難等問題沒有任何助益,而這就是生奕關注的市場。
對於腦機介面的未來,楊智傑斬釘截鐵地說:「腦機介面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創新領域,未來一定會更強調電腦和人能夠更好地互動、整合。」未來的世界,人們仍會需要電腦,只是有些電腦晶片將植入人的腦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