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22:10 臺北時間

【智慧醫療新藍海1】達明讓機器人「長眼」 助攻工研院進軍智慧空氣採樣

mm-logo
財經理財
達明與工研院聯手開發國內第一台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5日說明達明在醫療機器人的開發策略與競爭優勢。
達明與工研院聯手開發國內第一台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5日說明達明在醫療機器人的開發策略與競爭優勢。
精準醫療趨勢成形,加上醫護人力緊缺,「AI+機器人」不但成為2024醫療科技展會兩大亮點,國內許多電子廠也早做好布局迎接新藍海。
廣達旗下的達明今(5)日就宣布與工研院完成國內首創「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自豪表示,公司因為擁有全球唯一的內建視覺系統,可讓機器人長出眼睛,有效降低新藥開發過人為判斷空汙風險與3-4成人力負擔,同時公司也在北榮導入另一款醫療廢棄回收機器人,都是結合視覺下的成功應用。
「我們開發的機器人,會有鏡頭在上面,這是全世界唯一!就像長出眼睛一樣,可把看到的圖像導入系統,透過認知辨識來控制,這就是我們比較智慧化的原因。」黃識忠會後受訪時,說明達明機器人切入醫療應用競爭關鍵,他指出,人類最重要的感官是視覺,接下來是觸覺,而無論生技製藥或醫療流程,靠人判斷或執行的事務相當繁瑣,達明因為透過內建視覺系統,可以做出更有競爭力的機器人解方。
達明配合工研院一同開發出國內首創、一體成形的「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就是瞄準生技藥廠研發新藥時,常依賴大批人力針對環境品質採樣檢測,卻很容易因人為判斷出現漏洞,這款機器人不僅能採集比PM2.5更微小、更不易捕捉的細菌,也可以客製化,透過「智慧環控即時地圖」,用紅黃綠三色燈號,判別汙染區域一目了然,自動採樣還可省下3-4成的人力負擔。
黃識忠表示,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已在驗證程序,但另外一款自主服務型機器人 (AMR )則已導入北榮,提供的是醫院廢棄物回收處理,他強調,現在醫護人力大缺,護理師更該把心力放在與病人的互動,而不是在器材搬運或廢棄物處理。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也表示,「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除了鎖定生技廠房, 工研院也有其他疾病治療輔助機器人等專案陸續開花結果。
其中,針對國內死亡第一名的肺癌,工研院就開發出「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主要是看到醫師使用內視鏡手術,容易因為肺部內支氣管錯綜複雜可能出現「迷航」、找不到路的問題,這種機器人可結合快速3D建模,以及AI輔助導引手術路徑,讓醫師可在遠端遙控機器人,準確到達病徵位置,再搭配不同的醫療器械進行治療,如熱消融、噴灑幹細胞,或是進行組織採樣等。
更興奮的是,這台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因為採用快速拆裝的模組,可適用不同管徑內視鏡,目前不但已進行前臨床實驗,還榮獲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未來將可應用於醫學機構,建立訓練機制、平台以及組織回饋資料庫,也有機會應用在其他器官的手術治療上,開拓新的智慧醫療應用市場。
更新時間|2024.12.05 22:1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